越是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越有人生最绽放的时刻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京

最近,《长江日报》持续关注了援藏教师刘文全的事迹。在一年多的援藏时间里,刘文全不仅尽心尽力教书育人,深受藏区孩子们的爱戴,为了心无旁骛地工作,他还将患病妻子接来拉萨照顾。在海拔近3700米的雪域高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刘文全写下了教师生涯最辉煌的篇章。

从一般成功学来看,在大城市知名小学担任业务骨干,刘文全不但功成名就,也不必再奋斗。还有两年就退休,有什么比安享晚年,保重身体更现实的呢?但是刘文全选择了进藏。这个年龄进藏工作,还要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身体消耗巨大,家庭面临分离,如果打一个人生小算盘,这笔账首先是亏的。

然而,刘文全是一个教师。教师以温暖和引导更多人为职业使命,也以温暖和引导更多人为价值回报。在名校工作的刘文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反过来想,正因为这里教育资源优厚,拥有许许多多刘文全,刘文全本人,就有了更多替代可能。

藏区不一样。对藏区孩子来说,刘文全不可或缺。这里可能教育资源比不上内地,硬件软件不能相提并论,生源更不可同日而语,正因如此,它对有经验、水平高的老师充满渴望,刘文全在这里,可能不只是一个语文老师,而是更纯粹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刘文全的笑容,证明他在这里,升华了职业价值,实现了更高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如何实现、在哪里最大实现?答案的不同,是人生观念、价值追求的不同,有时候也是精神境界的高下分野。从刘文全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越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越有人生绽放的时刻,越是个人价值体现最充分的地方。

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定不是最舒适、最安逸的地方,甚至不是比较舒适、比较安逸的地方,而往往是最艰苦的地方。越是这样的地方,越需要才华、热血和奉献,越能够锤炼人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品格,越能够考验人对使命、信念的坚定,在艰辛的淬炼中,人生方散发出价值的光芒,才充实富有、不虚度。

正是在西藏,在藏区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中,刘文全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不普通的教师,在即将退休、告别职业生涯的时刻,变成了藏族学生们口中的“牛爸”、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也正是在这里,他厚积薄发,写下一摞摞《小种子成长日记》,登上了“西藏新闻联播”,全校推广让4000多学生同步使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他人最需要的地方,刘文全的教师职业和人生都迎来了高光时刻。

个人的存在,本质上是一种为他的存在。自古以来,“家国情怀”就是个人价值的最大舞台。国家越需要的地方,越需要融入个人奋斗,也最容易撑开精神世界的高度。正如刘文全所说,进藏的初衷,既是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出贡献,也是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更高境界。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曾经感召了一代代、一批批人,到最艰苦的地方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和呼唤这种精神,跳出个人的小天地、小悲欢、小确幸,到更大的天地和舞台中写下自己人生价值的答案。

【编辑 杨京】


(作者:杨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