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鲁冰花》、《我愿意》等经典的背后,音乐人姚谦想来武汉写故事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8日讯(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王毅)6月8日,著名音乐人、词作家姚谦携新书《我们都是有歌的人》作客物外书店汉阳店。书店阶梯讲坛座无虚席,100多位读者从武汉三镇赶来,聆听这位著名词人讲述《鲁冰花》、《我愿意》等经典背后的故事。

曾写下《我愿意》《味道》等众多经典词作,姚谦被誉为“最懂女人心”的词人。他大学主修理工科,全凭兴趣在歌词创作上开拓了个人事业,历任台湾EMI、Virgin、Sony唱片公司总经理,30年间创作了600余首作品,一手捧红了曾淑勤、萧亚轩、江美琪等优质歌手,更发掘了袁泉、赵薇的音乐才华,他创作的《我愿意》《味道》《鲁冰花》《最熟悉的陌生人》《记念》《如果爱》等歌曲传唱至今。

姚谦在物外书店新书分享会现场 记者周满珍 摄

《鲁冰花》原是急救章

姚谦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早在为江美琪打造专辑《恋人心中有一首诗》时,他就开始用诗的韵脚写词,2017年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才发现原来歌词也可以作为独立完整的文学产品获得肯定。同时,曾为唱片公司高管,他经常被问及如何创作出优秀的歌词,如何进入音乐行业等问题,因此他便把在豆瓣时间录制的音频节目《姚谦写词课》集结成书。书中他选讲一百多首歌,除了自己的代表作,也从李宗盛、罗大佑等大哥级人物到内地“90后”创作人唐映枫等人的作品,深度解析写词人和歌手如何相互激发,相互成全。

书中每首歌词篇末的“专辑制作番外”,不但有很多关于创作的干货,还分享了不少创作趣闻:比如留存在几代人童年记忆里的歌曲《鲁冰花》,竟是姚谦救急之作,他两个小时内就写好副歌,而曲作者陈扬在一个小时内谱好了曲子。后来为了宣传电影《鲁冰花》,才添加一些成人视角的歌词,让它变成一首更完整,更适合向大众推广的歌。

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

当天的新书分享会上,姚谦并不回避时下“只有流行,没有音乐”等话题。他认为,随着音乐数字化,“唱片死了,但音乐还活着,只是打开的方式不对。”姚谦说,数字时代带来的时间碎片化,但并不影响对艺术的阅读,“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选择的主权还是在我们手上。”这也是他写新书的动机之一,即专注于一首歌,深刻地解读。“以前,很多生活是跟音乐、歌词相关。这个时代每天有几十首新歌上架,系统也会根据个人喜好推荐,为什么很多音乐只能当作背景音乐听?好音乐一直在,当务之急是音乐工业如何把这个时代产生的音乐,进行有效沟通,形成有效的生意模式,让音乐平台公司、歌手、听众三方都受益。”

姚谦透露,机器人微软小冰在出版诗集之后,还准备写歌词,制作公司拟把姚谦写的歌词录入系统,给微软小冰参考创作。但是很多的创作,背后的故事并不是机器人能感受到的。他为王菲写下的《我愿意》, 是他有次搭飞机翻到八卦杂志上一组照片——王菲一早出门,在胡同里倒痰盂上公厕,他看了之后很感动:“我愿意为你,忘记我姓名”,第一句歌词就这样冒了出来。“这样的作品故事,在任何时代,都能和听众产生共鸣。”

物外书店新书分享会现场 记者周满珍 摄

新小说集想来武汉体验生活

词作人之外,姚谦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旅行家和收藏家。当天,姚谦也和武汉读者分享了旅行的意义,他说他的很多作品如江美琪的《我爱夏卡尔》、《双手的温柔》都是在旅行中产生。每到一地,他就会成为“小语种音乐爱好者”,收集最具当地风情的音乐,旅行归来再听,就会沉醉在当时的气息里,旅行中听过的音乐,遇到的人事,看过的影视作品,便会化身创作素材,给他带来很多灵感。

武汉也是他的灵感来缘之地。此前,姚谦多次因为私人行程到过武汉,他对武汉的印象大部分缘自电影《万箭穿心》《浮城谜事》,“武汉人性格分明,讲话的声调,面部轮廓特征明显。”他说自己一直在构思一部短篇小说集,写十个中年男女的爱情,“我计划挑故事里面生活气息的城市,带着故事大纲去生活一段时间。武汉就是我选择的城市之一。”

【编辑:刘思】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