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战”不应成为中国足球习惯︱ 陈开开讲

长江日报记者陈开

中国国奥队正征战法国土伦杯。据报道称,球队主帅希丁克此前并不太赞同参赛,因为在他看来,以国奥实力,去了也是“交学费”的,输得太多,容易打击信心。这话听起来挺耳熟,近两年,在男足各级国字号身上不止一次被提起。

前不久,韩国国青队夺冠后脚踩熊猫杯奖杯,引起舆论哗然。轩然大波之下,中国男足U18队三连败垫底反倒没太多人关注。而更少人知道,中国U18队随后,临时退出了已经报名的“中赫国安杯”邀请赛。

小兄弟如此,老大哥同样有类似经历。上届中国杯,国足连续惨败于威尔士、捷克,让球迷很不开心。于是今年初的中国杯,组委会汲取教训,请来水平差些的泰国、乌兹别克斯坦陪练,结果国足还是连续输了两个0:1。这届中国杯是不是比上届更没面子不好说,但卡纳瓦罗入主国足的事,实实在在因此泡汤。

请进来尚且有输球风险,何况走出去?南美洲举办的美洲杯届届发出邀请,国足回回婉拒,反而是日本男足参加得不亦乐乎。相比之下,国奥最终坚持出征此前17场不胜的土伦杯,成绩先放一边,至少算得上有勇气。

实力相差那么多,还要参赛,这除了凑上去挨揍、劳民伤财,能学到什么?不如老老实实在家苦练好内功。这一论调也说得通,前提是假如闭门造车管用的话。可现实就在眼前,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世青赛、世少赛,中国男足各级国字号,已上十年没出现在任何正式国际大赛上,一直都家里待着呢,然而这并未换来一鸣惊人。

中国男足和强队交手的机会,不是过多,而是太少。武磊登陆西甲后,也是在不断训练实战中,才逐渐开始适应欧洲足球的高对抗快节奏。光找臭棋篓子下棋,除了让人自我感觉良好,并不会对提高技艺有实质性帮助。

与其说男足国字号“畏战”,不如说,很大程度上他们是畏惧批评。每一次失利后,外界口诛笔伐,难免会让他们担心影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比班级里成绩差的学生,越考不好越容易挨骂,越挨骂越没有学习请教的积极性。这方面,媒体、球迷也有责任去思考:我们究竟是喜欢足球,或只是喜欢胜利?是该逞一时之快,又或者该从长计议,像对自家熊孩子一样,努力发掘他们哪怕不多的闪光点?

以中国男足目前水平,失利是正常的,不敢面对失利才不正常。高挂“免战牌”的无用之处在于,除非下定决心把足球戒了,否则无论愿不愿意,世界杯、奥运会预选赛总会每隔两年不请自来。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勇敢地主动迎上去。

【编辑:符樱】

(作者:陈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