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建设世界一流医院

党建领航 医疗领跑 医改领路

百年蝶变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建设世界一流医院

一例器官捐献,拯救7个生命。刘瑜 摄

浩浩长江之滨,巍巍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暨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从清末民初的两湖书院旧址,到而今的首义医城、光谷医都;从抗战硝烟中颠沛流离,到如今“病人满意的医院 职工幸福的家园”;从百年前孱弱的实习医院,到新时代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历经近百年,始终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一所红色医院,党建领航、医疗领跑、医改领路,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医院、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蝶变。

历史传承

百年奔向人民一流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1921年,早期共产党员、留德医学博士陈雨苍在张之洞所办两湖书院旧址,创建了湖北医学专门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建立实习医院,即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最早发端。这所红色的医院,也是中国土地上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首批公立医院和临床医学院之一。

医院创办之初,历经坎坷,曾三易其址、五易其名,与武汉大学分分合合。然而根植于医院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却始终薪火相传、芳华永续。

峥嵘岁月百年,志学兴术;扶助病患万千,济世救人。而今,人民医院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进入医疗“国家队”行列;在中国医院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23名。

红色的基因、人民的信任、国家的重托,熔铸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厚情怀,更鞭策着医院加快党建领航、医疗领跑、医改领路的步伐。

如今在院党委的带领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加强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践行“求精益、强内涵、筑品牌”发展理念,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保障人民健康需求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医院”为愿景,不断提升医院竞争实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党建领航:

国内首创四级医院党组织 打造人民健康战斗堡垒

“捍卫您的生命和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5月21日,在恩施来凤,人民医院医疗队专家、骨科陶海鹰教授,牢牢握住95岁的战斗英雄张富清老人的手,给予他又一次宽慰。

时隔7年的“第二次握手”,隐藏的是这位老英雄与人民医院长达7年的医患情,更彰显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医者情怀。

2012年8月,时年88岁的张富清老人因左膝关节感染引发败血症,生命一度垂危。紧急转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I科后,陶海鹰教授等为其实施手术,成功挽救了生命。

张富清老人出院后,人民医院医疗团队一直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今年5月20日,听闻老人身体出现不适,医院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组织党员医疗队,专程赶赴恩施来凤县回访,为老人实施精心诊疗,并为他下一步的健康管理提出方案——人民医院党员专家用实际行动,温暖了张富清这位深藏功名60余载的老党员的心。

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作为历经百年的红色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以“党建领航”助推发展。院党委切实承担起“高定位、把方向、树目标,讲正气、管大局,建机制、强组织、育干部、抓思政、严意识,聚人才、促公益、重民生、保稳定、创文化”重大责任,以党建创新为导向,坚持把优质医疗服务送到最需要的病人身边,把公益性写在医院改革发展的旗帜上,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医院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

在加强公立医院的建设中,院党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把党的组织嵌入医院的管理架构”,在全国医院中首创实施“把支部建在亚科上、把总支建在三级学科上、在二级学科和原有总支基础上成立分党委”的党建战略,建立起“院党委—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医院四级党组织架构,做到党组织在医院各级各层、各科室、各部门全覆盖,打造人民健康战斗堡垒。

典型引路,正向激励。院党委围绕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个人”江洪教授、“全国医德标兵”宋恩峰教授、“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曹来英教授……一大批在医疗、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优秀共产党员医务人员脱颖而出。

四化医疗,五制服务。医院坚持科学化、制度化、精细化的医院管理,实行“病人需要什么,绩效就考核什么”的激励机制,着力解决“病人最为关心、影响医院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及病人满意度。

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中,院党委着力塑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涌现出沈吟、余锂镭、肖璇、管茜、阳莉沙等一大批在公共场所挺身而出救助病患的医护人员,“头雁”效应越发明显,“一院好人护佑生命,人民仁医享誉华夏”更是成为职工的文化自觉。医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并实现“国省市区”四级文明单位全覆盖。

医院广大党员专家和学科党支部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用实际行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2018年,人民医院共为520万门诊患者、20.5万住院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衡量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专科服务能力等的住院病人DRGs组数达到831组,居全省医院领先水平。

医疗领跑:

一院三区格局形成 推进世界一流医院建设

今年5月1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施“一例器官捐献,拯救7个生命”的医学壮举,再次刷新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纪录:一个年轻的生命因车祸导致脑死亡捐献全部器官,人民医院首义、光谷两大院区,5大器官移植团队、50多位医疗专家齐上阵,将爱心捐献的心脏、肝脏、肺脏、左右肾脏、两个角膜全部成功移植,成功拯救7个生命。

这一医学壮举,被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权威媒体频频点赞,更是人民医院“医疗领跑”的最好证明。

近年来,医院坚持以“四化”医疗、“五制”服务和精益管理为基础,大力实施“标准化”和“优质化”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成功打造出一批以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为代表的优势学科群,开展了以内科微创诊疗、外科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肿瘤精准防治等一大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临床诊疗技术。组建跨省“空中救援医疗协作联盟”,鄂豫湘赣皖5省近百家医疗机构加入。以航空医疗救援常态化为标志,打造“三通四联两中心”的急救体系。仅在2018年,医院实施器官移植总数548例,其中心脏移植例数排名全国第4,肾移植位居全国第6,肺移植位居全国第7。

2013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在光谷腹地拔地而起,一举改变了光谷的“医疗洼地”现状。6年多来,人民医院把名医荟萃的医疗国家队全面推送到光谷,两个院区“同品质医疗同质化发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西医东送”,着力打造以复杂疑难心血管病诊治中心、器官移植中心、肿瘤防治中心、生殖和儿童医疗保健、精神卫生中心等为特色的优势专科。人民医院东院区,这座以光谷为中心,并辐射江夏、鄂州、黄石、咸宁等鄂东南地区的“光谷医都”,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了光谷地区和鄂东南地区的医疗配置。

2018年底,洪山区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开工建设,人民医院“一院三区”发展格局正式形成。洪山院区将立足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医疗中心、以人为本的花园疗养胜地、面向未来的国际研究基地。

医教研协调,共同推进双一流。今年4月26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人民医院再次大放异彩:共获湖北省科技奖11项,获奖数量和质量双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医院第一。而2000年以来,医院先后4次问鼎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医院重大原创科研成果,亮相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医院多篇原创科技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循环》《美国科学院院报》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医疗机构第3位;衡量科研水平的自然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前10名。

医院建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大批高端医学和科研人才,包括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知名学者和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并组建起以转化医学中心、分子影像中心、超微病理中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顶尖临床科研机构,吸引大批海外高端人才来院发展。

近年来,人民医院持续发力,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医院建设的“核心引擎”,坚持筑巢引凤,搭建优质引才平台,形成人才聚集高地;引凤筑巢,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打造人才工作良好生态;因凤筑巢,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优化人才队伍建设。2018、2019连续两年,人民医院开创国内医院先河,赴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梅奥诊所、乔治华盛顿大学、得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多所顶尖医院高校举行海外学者恳谈会,引起强烈反响。

医院扩大开放和国际交流,人民医院“朋友圈”越来越大。成功举办首届“中意医学文化周”,承办2018年中美医院管理与国际医疗高峰论坛,获得第九届中美健康峰会主承办权。

人才高地,病人福地。这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医院的最高褒奖。

医改领路:

打造医改“人民样本” 把公益性写在发展旗帜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加快推进健康中国的新征程中,全面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全面提升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是绕不开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人民医院充分发挥三甲公立综合医院的带头作用和辐射力,积极探索与创新医改的“人民样本”:坚持长效“精准医疗帮扶”,彰显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借助医疗“互联网+”力促大病不出县;组建专科联盟让专病得以专治;创新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这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医改举措,不仅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更让老百姓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医改红利。

精准医疗帮扶,让困难群众“有病可医”。今年5月20日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健康扶贫荆楚行”湖北省第三医疗队首站走进恩施,在当地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巡回医疗、专业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近千名当地患者受益。

“健康扶贫荆楚行”是医院持续近30年对口医疗帮扶的一个缩影。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湖北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幕阜山区等多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都活跃着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扶贫的身影。近30年来,共为百余名基层患者免费治疗摆脱因病致贫困境,为超过百万基层患者提供义诊服务,为基层医疗机构捐赠物资设备超过千万元,在荆楚大地奏响“精准医疗帮扶”的强音。党的十九大以来,医院党政领导更是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精准医疗帮扶”,彰显公立医院社会责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

医疗“互联网+”,力促“大病不出县”。以互联网为抓手,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是人民医院近年来推进分级诊疗的着力点之一。湖北省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从2015年开始,医院积极探索对基层医院病理科的帮扶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基层医院的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图像,实时传输至武大人民医院,由病理专家及时给出诊断,并远程指导手术医生进一步治疗。这一远程医疗协作模式先后在新疆第五师医院、监利县人民医院进行尝试,受到当地医生、患者好评。截至目前,湖北省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已为10000多位基层患者提供优质术中病理快速诊断服务,并为基层医院培养出100多位合格的病理医师。

专科联盟,让基层共享“健康红利”。2017年底以来,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组建起骨科、泌尿外科、眼科、儿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检验科、临床药学等多个专科联盟。作为“盟主”,人民医院针对基层医院“专科不专”的短板,采取“送下去、请上来、网起来”的方式,让高职专家与基层医生“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线上、线下联合会诊,提升基层医院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让专病得以专治。

专科联盟通过深度对接,辐射带动区域内专科医疗的同质化发展,同时大胆试解分级诊疗的“方程式”,放大优质资源效应,归根结底是让老百姓共享医改成果,看病更加精准、高效。

创新医联体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破解城市大医院的“战时状态”,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毛细末梢”,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健康守门”能力,是人民医院创新医联体模式推进分级诊疗持续近30年的主旋律。

医院创造性地探索出整体托管、联合办院、技术协作、院际合作和帮扶支援等5种各具特色的医联体形式,包括海南、新疆等省内外40多家不同形式的人民医院医联体基层医院,也正在发生着“现象级”的转变:医院的服务能力和综合水平不断提升、医师的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绝大多数健康问题。

高职专家加盟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制度、组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在推进医改的“人民模式”下,人民医院不断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把优质医疗资源强有力地输送到“毛细末梢”,构建一张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同质”医疗服务网。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引领下,省内外多家市县级医院的跃升之路,成为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健康湖北”以及“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印证。(撰文 伍伟 高婷 杜巍巍)

【编辑:金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