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本画册、8万余张照片,他用相机解说“大美武汉”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13日讯(记者关馨)6月6日下午4点,天气晴朗。作为武汉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的严越培在武汉长江大桥下、武昌江滩边专心操控无人机,航拍武汉新颜,引来不少市民围观。

临江大道武昌段新颜。严越培摄 

临江大道武昌段旧貌。严越培摄 

严越培从1978年开始从事摄影相关工作。他以一位城市摄影师的视角,用41年时间拍摄了8万余张照片。先后参与出版20余本画册、数百张宣传折页,热衷于将武汉的城市风貌散播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退休的5年时间里,他也不曾停下脚步,还迷上了“翻拍”老照片。

迷上“翻拍”:

拍新颜前精心挑选老照片

5月6日,摄影师严越培在家中翻阅多年前拍摄的老武汉照片底片。 记者 苗剑 摄

今年五一,严越培在家整理老照片、归档老画册时,看着老照片回忆起当年拍摄时发生的故事,旧时的“武汉”清晰地在他脑海中浮现。看到武汉发展变化如此巨大,欣慰的同时,突然萌发出“旧地拍新颜”的想法,想用相机和镜头真实记录武汉的变迁,展示“大美武汉”。于是精心挑选经典老照片,找到那时的拍摄角度再来拍武汉新颜。

6月6日上午,记者见到早早在楼下迎接的严越培。他瘦瘦高高,精神抖擞,兴致高昂地邀请记者看他珍藏着的“宝贝”——武汉的“记忆”。他在书柜架中拿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纸质版老画册和折页,还有上万张胶片原片,里面记录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武汉”,那是作为90后的记者未曾见过的“武汉”。  

5月6日,摄影师严越培在家中翻阅自己多年前拍摄的老武汉画册。 记者 苗剑 摄

接着,他又熟练地操作电脑,轻车熟路地找到有关武汉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的“记忆”。这些被他视为挚爱的照片被分门别类整理,每张照片都标注了年代、地点。每翻过一张都能津津有味地讲上两句,“这是那时候的东湖”、“这是解放大道”……最后,精心挑选出几张中意的、感觉变化相对较大的老照片,从“老角度”拍摄“新面貌”。

5月6日,摄影师严越培在家中翻阅自己多年前拍摄的各式老武汉宣传折页。 记者 苗剑 摄

严越培介绍,他1978年因工作需要开始从事城市摄影,同时作为武汉市委宣传部特邀的画册摄影师,在长达4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先后参加了“武汉画册”、“黄鹤楼”、“中德啤酒厂”等专题拍摄,从武汉建设成就、工业、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商业等方面来记录,累计约有8万余张武汉城市变迁图片。此外,严越培自2011年开始每年都受邀参加“两岸摄影两岸行”的采风活动,与台湾同胞共同采风、两地办展,将武汉的美丽风貌在台湾展示,用直观、真实的照片对武汉的面貌进行解说,让关心武汉的台湾同胞了解武汉的惊喜变化。

“靠天吃饭”:

拍一张对比照有时要等半个月   

“想要拍好一张照片,天气非常关键。好的城市风光必须要有好的天气做前提。”严越培本来计划在5月中旬拍摄解放大道,可5月天气时晴时雨,还遇上雾蒙蒙的阴天。每天,他都会看天气预报,判断明天的出行安排。他说,城市摄影师基本“靠天吃饭”,再苦再累、早起贪黑都不是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晴空万里、能见度高,最后拍摄的清晰度才会好。如果想把城市风光拍得美一些,靓丽一些,就需要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有时可能要等半个月。

解放大道武商广场段新颜。严越培摄 

解放大道武商广场段旧貌。严越培摄 

寻找老照片的原角度“拍摄点”,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严越培说:“原来高空鸟瞰的老照片都是乘坐直升飞机进行拍摄,天上小转动,地上就要走几条街。而且无人机在城市内限高,找到合适角度更有难度。”在寻找解放大道老照片拍摄点时,为了方便找点,严越培拎着无人机,从常青花园骑车到中山公园开始寻找适合的点位,中山公园、万松园路、青年路、航空路等大大小小的道路十几条,先在脑海中构图画面,差不多再飞无人机,尽量做到吻合。

即使困难重重,严越培还是迷上了“翻拍”。严越培表示,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原来拍了太多的城市风貌照片,退休闲下来以后,偶尔会搬出来看看,就更想把现在的美丽武汉面貌继续留存。拍摄对比照,比一般的随手拍是会辛苦一些,但是看到对比照,感觉很欣慰。今年又是建国70周年,他更想多拍一些照片,来对比、记录武汉城市变迁,直观“解说”武汉发展。

摄影“发烧友”:

见证摄影科学技术飞跃式发展

5月6日,摄影师严越培在航拍创作。 记者 苗剑 摄

严越培告诉记者,他的“老照片”都是彩色反转片的原片,可以直接用电分技术印刷出版,非常珍贵。那个年代,这种彩色反转片胶卷都是进口的,工作单位要提前半年采购,一卷胶卷12张,9元,还要放在冰箱里存放。而那时候月工资不到40元。每次按下快门前,他都要反复思考“以何立场、从何角度、用何光线”才能拍出有故事、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深思熟虑后才舍得拍,丝毫不敢浪费。

航拍对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摄影工作者来说是奢侈的事情。严越培回忆,原来参加《武汉画册》的拍摄,高空鸟瞰图是乘坐“运-5”运输机在空中航拍。在每一张“鸟瞰图”的背后都有一段艰难的过程,虽然拍摄机会非常难得,但过程也异常艰难。他说:“整个飞行时间只有1个小时,因此拍摄前需要先计划拍摄场景、角度以及飞行线路。拍摄时,为了找到更好的角度,只好在机舱门旁抵靠站立,机舱门开启,身上系着安全绳,飞机晃动幅度很大,但那时候只能全力以赴选角度、焦距、速度、光圈,脑子里只有画面、构图,拍完一卷胶卷赶紧再换一卷,很是紧张。”

严越培介绍,现在市场上数码相机的种类繁多,自动、手动、摄像、拍照随意切换,手机、平板,甚至手表都有很专业的拍照功能,及时保存、及时上传,还能及时发布和分享。

龙王庙新颜。严越培摄 

龙王庙旧貌。严越培摄 

“从胶片到数码,到现在手机摄影、无人机航拍,摄影科学技术发展也是飞跃式的。”严越培感慨,摄影是记录城市发展变化最生动的方式,能深刻感受到城市的日新月异。而现在,拍照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人都能成为见证城市发展变化的“记录者”、“解说者”。

家人支持:

镜头内外甘当“绿叶”

严越培常说:“职位是暂时的,事业是永恒的。摄影是我这一生不停追求的事业。”想要干好摄影工作需要“起得早,跑得快,睡得晚”。拍日出,得起大早;有时为了好的光线需要赶路,就不太讲究吃喝;为了拍夜景,睡得也比较晚。但摄影就是有苦有乐,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而谈到家人的态度,严越培感到既幸福又亏欠。

刚从事摄影工作时,严越培尤其喜欢拍自然风光和城市风光,人物只在作品中作为点缀。和家人一起出去游玩时,或者工作中的拍摄任务需要“模特”时,严越培的家人就会无条件支持,当“色块”、“点缀”,“绿叶”使整个画面构图协调、色彩均匀,丝毫没有怨言。有时候家里需要人来分担家务事,甚至有一些急事要处理,但恰好碰到有拍摄任务,严越培更多时候是“舍小家为了摄影事业”。对此,严越培感到有些亏欠。

退休后,严越培才有了相对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一起度过,会给孙辈们看老画册、老折页、老照片,讲述“过去的故事”,也会专门为家人们拍照片。每年全家的大合影、孙子的百天照、周岁照,以及出游时的纪念照,严越培都会认真拍照纪念。

【编辑:叶子】

(作者:关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