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为我市发明专利主力军,市场主体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自2017年武汉市被批复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以来,我市全面深入地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知识产权有效服务武汉高质量发展及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武汉市知识产权局介绍,2018年,我市发明专利申请28738件,占申请总量的47.49%,同比增长25.18%,在全省的占比达到52.98%,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6。发明专利授权8807件,在全省的占比达到77.3%,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7032件,同比增长19.6%,在全省的占比达到76.13%,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5。

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616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530件,分别占当年全市总量的55.58%与51.44%,均创历史新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将金属材料送进激光检测设备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专利技术 周超 摄

“我市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超过高校,成为我市发明专利的主力军。”近日,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我市知识产权的布局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在高校知识产权总量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发明专利的总量已占据了主流地位。”

数据显示,2018年,武汉地区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全年全市新增国家贯标认证企业191家,贯标达标企业总计达到286家。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616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4530件,分别占当年全市总量的55.58%与51.44%。

今年4月13日,在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中国代表团成员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一种用于评估DeMura设备亮度测量精度的方法”的发明成果得到国际专家评审团一致认可,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 

这是精测电子继2014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之后,斩获的一项国际专利领域最高奖项。

“如今,专利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源泉,专利攻防已然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没有专利筹码和灵活运用专利的能力,企业未来将寸步难行。”近日,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公司正处在“专利申请量质并重”阶段,在积极布局自身专利申请的同时,更加注重专利质量。

我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凸显,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现象远不止此。

作为我国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专利年申请量突破5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80%。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烽火也一直在加大对自身知识产权实力的提升。从2016年开始,烽火的专利年申请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3年起,中冶南方开始对“不锈钢混酸再生技术”的自主研发集成大胆实践;2017年,中冶南方承建的国内首套不锈钢混酸再生项目,顺利投产;2018年,该成果经中国金属学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核心专利推广后,成功带动市场销售。2018年,中冶南方凭借该项专利,承接不锈钢混酸再生装置6套,其中包含印度Chromeni和印尼瑞浦2套国外机组,成功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该年度国内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100%。

“圣禹已建设起成熟的专利技术网络,是我国城市水治理行业的独角兽,目前有不少企业在付费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作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民营企业,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已经稳稳站住城市水环境治理第一梯队。目前拥有专利技术超千件,其中超过一半都属于发明专利,在排水行业智能装备领域也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董事长李习洪自信地表示,正是因为圣禹提早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企业才能够有今天的发展。

企业成为发明专利主力军,也离不开我市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政策供给力度。东湖高新区支持企业开展专利申请、专利导航、专利预警、专利布局等工作,共为999家企业提供财政支持资金达3777余万元,比2017年翻了一番。斗鱼、华工激光等14家企业获批湖北省2018年度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立项。

武汉经济开发区全年共受理90家单位申报的1600余项专利资助项目,共计资助88家企业,资助总金额达到237.8万元。

同时,国有企业也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制度创新作用,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水平,涌现出航发集团、地铁集团、武建集团、工控控股集团及所属企业等一批注重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的优势企业。通过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施行,激发企业科技人员和职工发明创造的热情,有效推动了企业的研发创新,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家存储器基地长江存储生产的中国首颗自主研发32层三维闪存芯片,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高勇 摄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年专利申请量增速超过15%

烽火研发人员正在进行光传输系统实验

光纤陀螺是航天、航空、船舶、国防、高铁、油井等领域的核心器件,随着行业发展,对光纤精度和大小有了更高的要求。今年4月,烽火科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稳定超细径保偏光纤关键技术”获得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将光纤细径化、稳定性、抗环境干扰能力和可靠性有机结合,解决了光纤细径化面临的高精度、低损耗、高可靠与长尺度均匀性等难题。

据了解,基于该专利产品研制的细径保偏光纤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并已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以及舰船等多项航空航天、卫星、高铁、导弹、国防工程领域和重大项目中实现广泛应用。

位于东湖高新区高新四路的烽火科技研发中心,每天都有众多新的专利问世。今年3月,在第20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由烽火提出的发明专利“一种细径保偏光纤”,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今年年初,烽火提出的“将OTN信号转换为以太网净荷的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因其创造性地将多项技术融合,为光传输领域技术发展提出新思路,获得第十一届湖北省专利金奖。

作为我国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光通信、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等众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目前,烽火在全球50多个国家构建了完备的销售与服务体系,形成11个全球交付中心,产品与服务覆盖90多个国家与地区。

“作为一家技术创新型企业,烽火在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上走得‘越来越快’。”烽火科技知识产权部经理周箴表示,烽火的发展离不开完备的知识产权建设。他介绍,烽火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架构体系,从专利的顶层设计开始,每一个产品开发部门有专人负责把控专利质量,一线技术人员则负责专利的具体设计研发。

“2018年,烽火的专利年申请量突破5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80%。”周箴说,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烽火也一直在加大对自身知识产权实力的提升。从2016年开始,烽火的专利年申请量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不仅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也是企业在不断发展和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据介绍,烽火目前拥有接近5000名研发人员,年均投入研发成本超过4000万元。“今年是烽火成立20周年,烽火通信将始终专注于全球信息与通信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知识产权强企,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周箴说。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充分释放知识产权价值

为发展蓄足动能

中冶南方科研人员讨论专有技术应用模型的建立

近三年来,在汉央企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中冶南方”)共获得专利914件,在武汉市同类型企业中专利数量名列前茅。其中发明专利435件,接近专利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50%。多年来,该公司发明专利始终保持高申请量及高授权率,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充足动能。

2015年,中冶南方通过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认证,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17年,获评全国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18年,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再认证,并四次获得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针对“产学研用”的矛盾,中冶南方对原科研开发体系进行了调整,构建起“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矩阵式研发体系,从体系上为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应用等工作保驾护航,为公司生产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冶南方深刻地认识到自主研发是企业技术发展的基石,在研发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投入的研发策略,充分调动经济资源及人力资源,逐年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推广激励,有效推动公司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攀升。

近年来,中冶南方构建起科学化、合理化的专利战略,其中重要的手段就是“专利网计划”,以生产线为基础、以专业为基础、以项目为基础,同时以专利群的形式申报专利,并对行业内的竞争对手持有的专利技术情况进行分析,使之有系统地连成专利网络,将知识产权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依托项目,中冶南方还加速推动专利转化,积极与国内外各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不断推动专利的有效实施和专利价值实现;主编与专利相关的多项国家规范,宣传专利产品优势,为专利产品应用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技术集成和提供成套装置带动公司工程总承包承接,实现价值链延伸。

专利技术与企业生产营销的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013年起,中冶南方开始对“不锈钢混酸再生技术”的自主研发集成大胆实践;2017年,中冶南方承建的国内首套不锈钢混酸再生项目,顺利投产;2018年,该成果经中国金属学会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入选不锈钢行业十大新闻。

该核心专利推广后,成功带动市场销售。2018年,中冶南方凭借该项专利,承接不锈钢混酸再生装置6套,其中包含印度Chromeni和印尼瑞浦2套国外机组,成功践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该年度国内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100%。

基于市场驱动和国家战略需求,中冶南方还创新性开发出小型化高温超高压低热值煤气发电技术。该成果在国际处于先进水平,其中100MW及以下全烧高炉煤气的小型化高温超高压中间再热发电系统集成,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冶南方“高温超高压技术”共申请专利34件,其中授权专利21件。

目前,高温超高压煤气发电机组装机市场份额已超过60%;中冶南方自主研发的亚临界煤气发电技术,实现30-150 MW系列超高压煤气发电机组的全覆盖。

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冶南方,还将持续锻造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

居全省企业第一

华星光电全球首款应用量子点偏光片的超大视角显示屏

“如今,专利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源泉,专利攻防已然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没有专利筹码和灵活运用专利的能力,企业未来将寸步难行。”近日,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公司正处在“专利申请量质并重”阶段,在积极布局自身专利申请的同时,更加注重专利质量。

华星光电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从研发提案、可专利性评估、专利文件撰写与审核……到专利运营的整个专利生命周期,实现专利分级分类的智能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对行业内相关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同时积极布局国内外专利申请,并根据未来市场销售区域择地部署。如针对重要专利通过PCT途径进入美国、韩国、日本、欧洲等国家,以提升全球专利布局,加强参与专利国际竞争的筹码和地位。

该企业负责人说,华星光电属于光电显示行业,此行业属于专利诉讼高发行业。基础专利基本掌握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大厂手中。这些国际大厂在全球的专利布局都比较全面。作为后起的华星光电,要想和国际大厂进行竞争,必须提前做好专利工作,累积足够的专利筹码,才能确保公司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到目前为止,主要生产中高端手机和车载用显示面板的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t3),累计提交中国专利申请3471件,PCT国际专利1418件,美国专利申请1268件;中国专利累计授权966件,其中发明授权专利859件,美国专利累计授权425件,特别是2018年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美国专利授权270件,占据美国专利授权排行榜企业排名第130位,国内企业第7名。主要生产柔性OLED及可折叠智能手机用显示面板的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t4),累计提交中国专利申请1960件,PCT国际专利1126件,美国专利申请661件。

该企业负责人说,企业对面板生产线的投资越来越多,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行业发展的形势也要求华星光电提前布局专利。以t4项目为例,OLED技术在个人便携电子设备市场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各大手机厂商争相发布可折叠手机的环境下,OLED技术的市场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各面板厂均在不断地加大对OLED技术的开发,在进行技术开发的同时也都在积极进行专利布局,以保护公司创新成果,甚至通过专利手段制约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因此华星光电必须提前做好专利工作,累积足够的专利筹码,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武汉华星(t3+t4)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5431件,从2015年到2017年连续3年位居湖北省第一,背后是企业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据介绍,武汉华星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投入了巨大资源,自我组建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一直致力于自主设计、技术创新、产能提升等建设。华星光电第6代柔性LTPS-AM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简称t4项目)自2017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已申请与OLED和柔性可折叠技术相关的专利3747件。在未来几来,华星也将会持续加大知识产权的投入,积极进行国内外专利布局,储备专利筹码,增强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专利大王”把专利当成最强大武器

斗鱼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主播,还有专利

2018年,斗鱼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突破了1000件,首次排名湖北省企业首位,成为“专利大王”。斗鱼直播副总裁邓杨表示,知识产权成为全球化竞争背景下企业最强大的武器。

成为“专利大王”绝非偶然,这与斗鱼一贯重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密切相关。早在企业成立之初,就组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及团队,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

在知识产权开发上,斗鱼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式创新氛围,从制度、组织架构、资源各个方面向研发创新倾斜,鼓励研发工程师不断在项目中发掘创新之处,做好知识产权申报的积累。

企业发展早期,斗鱼的研发工程师中不少人想申请专利,但苦于不清楚哪些可以申请,更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申请。斗鱼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奖励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提交、评审机制,并不断开展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团队的差异化培训,打通研发创新到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障碍。

一位负责移动端开发的工程师想申请专利,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发明构思,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知道他的需求后,积极引导,帮助他不断地完善、修改技术交底书,最终完成了专利的申请,后来这项专利申请还被评为湖北省专利金奖。

自从第一件专利申请成功,这位工程师愈发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指引下,再接再厉,完成了多项知识产权申请,同时还带动了部门其他研发工程师积极申报专利。

这种以老带新、研发部门接口人的机制,为斗鱼带来了良好的专利申报氛围。邓杨表示,斗鱼如此重视知识产权,一方面是保护自身技术优势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可持续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据介绍,一直以来,斗鱼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版权内容、平台创新等方面,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感。但某些机构或人员未经许可,损害斗鱼知识产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斗鱼的价值、营收等造成较大影响。

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斗鱼形成了以专利、商标、版权、商誉、域名等维度的保护组合,并不断完善保护短板。

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如何应对?斗鱼构建了企业高管统一协调、各个部门联动的保护机制,完善应对制度和流程,厘清各部门的职责和作为。同时,在内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员工充分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人人有责。

一次,斗鱼直播间的房管人员进行日常内容监管时,发现有用户在弹幕中反映,斗鱼的一个很好的节目在另外的平台上播出了。企业立即启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房管人员首先进行记录,再向企业知识产权法务团队反映,法务团队对反馈的信息进行甄别、证据固定等,然后启动维权的下一步流程。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环环相扣,这一事件的不良影响很快就被排除了。

斗鱼通过知识产权维权机制,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行动中去。

知识产权对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决定企业生死。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极为激烈,产品功能迭代周期非常短。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人员介绍,只有运用知识产权对企业进行立体保护,才能让企业在发展中不因知识产权受掣肘。

人福医药集团

专利信息成为研发立项依据

专利助推人福医药技术创新

人福医药集团作为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在知识产权激励、管理、保护、运用上均给予最大力度支持,知识产权工作走在同类企业前列。

在人福医药,员工积极申报专利、自觉保护知识产权已蔚然成风。企业建立了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成立了知识产权中心、知识产权与新药资讯部,制定了《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及《技术创新奖励办法》,通过培训、奖励等手段提高员工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及实操水平。

入职公司的研发人员,会在第一时间接受系统的专利培训提升知识产权素养,培训内容涉及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专利法律基础知识、专利文件的解读与撰写等。在企业内,员工申报专利成功是非常光荣的事。企业将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作为“季度之星”和“年度技术创新奖”的评奖依据之一。同时,也作为研发人员晋级与评定职称的依据之一。年终会根据专利申请及授权的类别,对项目团队及成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人福医药注重通过交流合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与新药资讯部会邀请专利律师,对专利申请文件及方案进行研究、指导,提升专利质量和稳定性;人福医药集团还会邀请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的专家完成产业专利导航报告,为公司产业布局提供参考。

人福医药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利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将专利信息作为研发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极大提升了立项水平及科学性,节约了研发成本。

据介绍,在新药领域,90%以上的有效信息最先记载于专利,用好这些信息,可以极大节省研发成本、缩减研发周期。在立项初期,专利人员就深度参与,通过专利信息充分调研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水平,为研发立项提供指导,让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

专利信息分析还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化解了重大项目风险。2018年,人福集团的一项重点项目专利正处于审查阶段,其间,通过检索发现一项在先申请的专利,和人福专利范围有某种程度上的重合。这种情况如不及时解决,该专利授权后的稳定性将面临极大挑战,而没有稳定的专利保护,很难确保药品在上市后能获得回报。

针对该问题,专利人员、研发人员以及专利律师多次会谈、反复论证,细致比对两项专利的技术方案,最终及时为该专利申请文件提供了合理的修改方案,帮助该项目获得较为稳定的专利授权。

企业还对国外的专利进行定题学习,学习专利布局策略,为自主研发保驾护航。2016年到2017年,公司对一项即将到期的国外专利项目进行定题跟踪,结合该产品的开发历程和上市情况,充分调研了原研药药企的专利申请管线,形成了完整的专利报告。这一项目最终成功申请东湖高新区专利信息利用项目。

通过专利定题学习分析,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对专利布局策略有了系统、深刻的认识,并将相关成果用于指导企业研发项目布局。

企业还通过专利导航指导研发。2015年,公司与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合作,全面摸底维吾尔药领域专利申请情况,形成维吾尔药领域的行业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帮助企业梳理了该领域的专利布局情况和技术保护情况,为确定维吾尔药开发思路及专利保护重点提供了重要指导。

近5年来,人福医药仅专利转让的收益就超过千万元。企业申请专利近500件,其中仅人福医药集团研究院就申请了PCT专利18件,并通过PCT途径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布局了60余件发明专利。人福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专利数量及质量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健全、有效的专利保护机制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土壤和持久的动力。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年3次获得国际国家发明奖

发明人讲解获得国际发明展金奖的成果

2019年4月13日,在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中国代表团成员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测电子”)展出的发明成果“一种用于评估DeMura设备亮度测量精度的方法”得到了国际专家评审团一致认可,被授予本届国际发明展金奖。该参展项目为OLED DeMura设备及技术标准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开创了提升OLED面板良品率技术领域先河。

这是精测电子继2014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018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之后,斩获的一项国际专利领域最高奖项。至此,该公司五年3次获得国际、国家发明奖。

那么,精测电子是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提升竞争优势,技术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的呢?

精测电子创立于2006年4月,是一家致力于为平板显示、半导体以及新能源测试等领域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包括模组检测系统、面板检测系统、OLED 检测系统、AOI 光学检测系统、平板显示自动化设备,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国际领先。

创立伊始,在国外垄断平板显示检测技术的情况下,公司董事长彭骞就提出,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平板显示检测企业的战略目标,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重大战略部署,为企业重大决策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大幅提高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强化专利、软件著作权与技术秘密的有机结合,打造民族品牌,全方位构筑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网。

精测电子围绕平板显示检测系统等核心业务,高度重视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知识产权更好保护创新成果;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造出更多优质知识产权;围绕关键环节,形成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持续强化“数量布局、质量取胜”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并推进专利导航和专利挖掘工作,形成了一批产业化导向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强化创新成果转化运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精测电子已申请 PCT专利22 件,申请国内专利 1184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649 件;已取得473项专利(其中187项发明专利,177项实用新型专利)、119项软件著作权、47项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6项商标。

同时,精测电子积极防控与应对知识产权风险,不断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流程,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开展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的预警分析,竞争对手风险监控等工作,主动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通过知识产权提升竞争优势,技术创新驱动持续发展,精测电子依靠自主研发,创造了多项行业第一,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一跃成为中国平板显示检测领军企业。凭借在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和知识产权预警与纠纷应对等方面的突出表现,精测电子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并获得“日内瓦发明展金奖”、“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等多项荣誉称号。公司董事长彭骞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2017年度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先进个人”。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城市水环境治理“专利大王”

2014年,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加入城市水环境治理行列,不到6年的时间,圣禹排水已拥有1000余项排水行业专利技术,占中国排水行业专利的90%以上。圣禹排水董事长李习洪近日说:“以完备的专利技术体系为支撑,圣禹排水有信心成为中国城市排水行业的龙头企业。”

创办圣禹之前,李习洪就在与水打交道。1998年,他创立武汉大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专注研发水电站阀门系统,逐步成为阀门行业头部企业。从给水到排水,李习洪拥有着敏感的市场嗅觉。

2012年,在观察到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情况愈发严重,城市一旦遭遇暴雨就变成了“水城”的现象后,李习洪带领科研团队前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利用3年时间深入学习世界先进的城市排水理念和技术。

“欧美和日韩国家的城市排水系统十分领先,而且布局很早,这方面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照搬西方的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我国的城市内涝和水体污染问题。”李习洪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城市建设、降水量、人口密度和人文环境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必须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水污染治理方案。

经过近5年的调查研究,李习洪在总结美国、德国的理念技术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已发展起来的物联网技术,提出“清污分流”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方法,并形成一整套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设备成套、建设施工、智慧运维、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技术。圣禹提出的“清污分流”在现有管网条件下,对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其核心是智能分流、精准截污、削峰调蓄、智慧水务,实现真正的清污分流,将进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控制在自然水体能够自我修复的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实现自然水体的长治久清。

南京珍珠河、深圳新洲河、武汉万家湖、汤逊湖、长沙浏阳河……据了解,目前圣禹的水环境治理模式已在全国数百条河流、湖泊得到应用,治理效果明显。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民营企业,圣禹排水公司已经稳稳站住城市水环境治理第一梯队。目前拥有专利技术超千件,其中超过一半都属于发明专利,在排水行业智能装备领域也占据着80%的市场份额。

“圣禹已建设起成熟的专利技术网络,是我国城市水治理行业的独角兽,目前有不少企业在付费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李习洪自信地表示,正是因为圣禹提早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企业才能够有今天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圣禹排水在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已超亿元,拥有近200人的技术团队。“圣禹一直在坚持探索城市水环境治理技术,为行业发展指明技术方向,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撰文:唐煜 刘睿彻 吴曈 胡义华 王智 董文乔

【编辑:付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