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顶救灾帐篷旁的“帐篷党支部”,49名党员为1480位居民服务到户

6月20日,在双河镇中学体育场地震居民安置点里,安置点党支部的党员下到各个地震安置棚为群众解决问题。 记者詹松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20日宜宾长宁讯(特派记者戴旻阳 胡胜)“大爷大娘您在家呢,您夜里睡得好吗?差不差吃的,被子够盖不?有任何需要和我说!”

在长宁县双河镇中学的操场上,182顶救灾帐篷点阵排布,形成一片临时的居民小区。双河镇中学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就设在居民区边的帐篷下——这是由21名党员志愿者和28名居民党员共同构成的“帐篷党支部”。支部成员掀开帐篷门了解安置点群众的各种需求,合上帐篷门带着群众需求协调各救援部门来落实,再掀开帐篷门将物资和服务送到群众手中……临时党支部49位党员为安置点1480位居民服务到户。

临时党支部连夜统计“帐篷党员”

6月20日,在双河镇中学体育场地震居民安置点里,安置点党支部的党员正在开会布置任务。记者詹松 摄

曾玉霞是双河镇党委委员,伏头村第一书记,也是双河镇中学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收集安置点群众诉求、接受捐赠物资、发放物资、协调安置点志愿者等工作。

6月17日,曾玉霞正在长宁县委组织部,进行年轻干部第二期培训。当日晚10时许,感受到脚底颤动,她得知长宁县突发6.0级地震,双河镇作为震中周边区域受灾较重的消息。

她和同在干部培训班的共48名学员响应县委组织部、双河镇党委的号召,暂停干部培训课程,服从组织安排,立即分批投入震后救援工作之中。学员中部分基层党员第一时间回到各自乡镇,与乡镇干部一起布置落实救援工作。21名党员志愿者成立志愿者突击队,前往双河镇中学安置点,组建安置点临时党支部,负责安置点秩序维护、收集安置群众诉求、接收发放物资、协调现场志愿者等各项工作,并成立五个党小组,对安置点帐篷分区到组,分头负责联络、服务所辖帐篷群众安置工作。

6月18日8时许,曾玉霞投入到临时党支部的工作中。协助政府各部门、救援部队搭建救灾帐篷,对进入安置点的居民信息进行记录,分配居民进入安置点帐篷。

各项工作推进的同时,18日晚,待居民进入安置点帐篷休息后,临时党支部对安置点居民进行了第一次党员统计,共13名居民党员率先加入了临时党支部。

19日,安置点人员安置、物资接受发放转移等工作继续进行。为明确工作分工,临时党支部还设立了综合协调组、咨询服务组、医疗保障组、秩序维护组、环境卫生组、捐赠物资接受组,每组配专人梳理处置各专项工作。

19日晚,临时党支部发动志愿者,对安置点进行了第二次居民党员统计,帐篷序号、所辖分组小组长联系方式、安置点场地分布图被张贴到每个帐篷门口。统计工作从当晚8点多持续到夜里11点左右。当晚共28名居民党员加入到了临时党支部内。

小组长一人负责40个帐篷,了解群众需求

6月20日,在双河镇中学体育场地震居民安置点里,安置点党支部的党员下到各个地震安置棚为群众解决问题。 记者詹松 摄

临时党支部成员每天早上分区寻访帐篷居民区,收集处理居民问题,协调解决居民需求。每天下午临时党支部进行支部会议,总结一天工作并进行次日的工作布置。夜间安排8名左右支部成员进行值班。

20日一早,根据之前支部会议的工作布置,支部党小组一组分包40个居民帐篷的协调工作,党小组组长到小组所辖帐篷收集协调处理各项居民诉求。

在长宁县委组织部工作的汪璐是第一党小组组长。早上9点开始,她逐户走访居民帐篷,了解居民需要。

“18号帐篷差一张床一床被子。”“2号帐篷有一位71岁瘫痪老人”……挨个记录居民需要和重点信息的同时,汪璐还向帐篷内的居民做自我介绍,加深居民印象:“您好,我是负责您这个帐篷的党支部小组长,我叫汪璐,您这个帐篷里有任何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和我联系。”

访完40个帐篷,了解记录居民需求,已是中午。

没吃午饭,汪璐开始总结走访记录,琢磨解决居民诉求的路径办法:有些拥挤的帐篷可以对帐篷内床的排布进行调整;瘫痪老人虽然老伴可以贴身照顾,但还是要重点注意……

长宁县长盛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部部长庄大伟,是第二党小组组长。走访中他发现小组所辖帐篷区内,有一位老人患有前列腺炎,发生地震时正在家中输液,震后被转移到安置点帐篷内;还有一位12岁的小男孩反映肚子不舒服。

发现诉求后,庄大伟立即协调安置点医疗部门,同医生一起返回帐篷内,对老人和孩子分别查看病情。经医生检查,老人属于慢性病,需静养调理;小男孩属于消化问题。医生分别对两位居民开药。

党员带头做好安置点居民秩序维护工作

6月20日,在双河镇中学体育场地震居民安置点里,安置点党支部的党员下到各个地震安置棚为群众解决问题。 记者詹松 摄

宜宾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王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双河镇中学临时党支部,有双河镇党委、长宁县委组织部、双河社区、乡镇干部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党员志愿者组成。目前与政府各救援部门及社会各界志愿人士,共同为双河镇中学操场上的182顶帐篷内居民服务。

临时党支部5个党小组每天上午、下午均会对所辖帐篷区域进行全线挨户走访——对党支部能自行解决的居民诉求第一时间进行落实;将党支部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寻求有关救援单位协助处理;对党小组无法第一时间处理的问题,每天晚上党支部成员集中开会,将问题集中讨论,沟通协调,统筹布置解决方案,保证居民诉求不过夜。

党小组所辖帐篷区居民有情况,可第一时间向小组长反映,保证群众和救援力量的沟通渠道畅通。同时,临时党支部所在帐篷里设有24小时值班人员,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协调志愿者解答居民疑问,处理包括安置点医疗保障、秩序维护、环境卫生、物资接受发放等各项工作。

“居民排队领取物资时,居民党员能协助维护秩序;清理帐篷区环境时,居民党员能带头进行保洁和垃圾自清……”王科说,居民党员加入党支部后,更加充实了党支部的力量,居民党员自动编入5个党小组内,借鉴“网格化”的“帐篷党建”,让党和群众走得更近。居民党员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能更好地激发群众的自身力量。

王科介绍,与双河镇中学安置点类似的临时党支部,在双河镇的笔架广场安置点、梅硐镇、硐底镇等多个集中安置点都有设立。

“临时党支部的设立,目的是让老百姓第一时间能接触到党组织。”

【编辑:朱曦东】

(作者:戴旻阳 胡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