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思考· // 欧阳修的旖旎心思

恰恰是这违禁的感情,令这首词抹上了一层深深的遗憾。所以,这首词不是表达“恶趣味”的,恰恰表达“人的感情不是按照道德规则行进”的,所以才淡淡伤感并带着无欲的赞叹。



欧阳修



 文/周志强


    唐代著名文人欧阳修的词往往比较温婉浓郁,没有什么开天辟地的境界。他写过一首赞誉自己外甥女的词:“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钱勰讨厌欧阳修,认为这是污秽的词句;而金庸修改《射雕英雄传》,让黄药师引用了这句词,表示他对自己年轻的女弟子梅超风的情感。见到年轻美貌的女子,中年人不免想入非非;而五十岁人见到十二三的外甥也会“恁时相见已留心”,确实也惊骇世俗。黄药师把心事写到纸上,显然不是那种拘泥遮掩的男子。

    然而,这首词还是给欧阳修带来了诸多麻烦:御史参奏、对手讥讽,令欧一时狼狈。

    宋以来理学道统鼓励构建“圣人社会”,即每个人都要做“圣贤”,至少要按照“圣贤”来要求自己。这当然是听起来的好事儿;但是,道者反之动,却往往成为现实中的坏事儿。理学道统能否实现,暂且不论,这种“圣人社会”的诉求,不免造成两个后果:对他人的道德要求极高;对自己的生活掩盖极严——只有不被发现的人才是最道德的人;同样,只有标高道德的人才最安全。欧阳修显示了“词人无全”,但是,如果连这点旖旎心思都不允许,那可就是“狠斗私字一闪念”了。

    “对他人的道德要求极高”,同时也就往往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极低。只有标高人人都做不到的,才会心安理得自己也做不到。所以,要求他人严格,自己反而可以轻松,这才是圣人社会之死穴。“庆元党禁”一案,朱熹被列举十大罪状,其中有收尼姑为妾、与儿媳通奸的罪名,且朱熹也认了——从此道学成为伪道学。而攻击朱熹的,却是后来被称之为奸佞之徒的韩侂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朱熹倡导道学,却也因此成为“伪道学”——道学难,伪道学易,不是道学出了问题,而是道学很容易被人使用而令倡导者成为问题。

    这恰恰是高标准的圣人社会的麻烦之处:我们都向往好的道德社会,却要警惕不能用简单的道德理想来治理社会。道德社会乃是一个社会维持其公共生活的秩序、政治权力的公理和文化活动的标杆的东西,没有了道德社会的理想,就没有了确立社会文明、公共法则、文化价值的基本标准——在这里,道德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是再也不可逾越的良心和最后的操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倡导一种崇高的道德理念和伟大的道德理想,然而却不能用这种崇高的理念和伟大的理想诉之于每个人,乃至要求一个社会呈现出完美道德的大趋势——圣人社会,这就比较可怕了。

    简单说,用来治理社会的乃是社会的底线道德,用来要求自己的可以是人生的崇高道德——但有人做不到也无可厚非。两者不可混同,尤其是不能用高道德来治理社会。“对他人道德要求极高”,这就令“他人”随时成为“道德的违规者”,朱熹之罪,何尝不是“以其人之道还诸彼身”?他对芸芸众生采取了高道德要求,也就造就了这样的局面:芸芸众生皆为罪人——当然,也包括他自己。

    当年欧阳修在词里说:“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这里的“那忍折”,明明透露出“折”的欲望,算得上是可耻;而“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说那时候就已经相见留心了,何况如今人已经长大了呢!这里的爱慕之意已经昭然若揭了。这显然是不道德的:不仅仅是不应该对外甥女有这种感情,而且,也不应该五十余岁的人对十几岁的女孩子存了这样的念头。但是,偏偏就有这样的情感存在于世上,它是真实的,很多人会有;但是,它是违禁的,不能提倡。

    然而,这首词的意思也正在这里变得有意味了:恰恰是这违禁的感情,令这首词抹上了一层深深的遗憾。所以,这首词不是表达“恶趣味”的,恰恰表达“人的感情不是按照道德规则行进”的,所以才淡淡伤感并带着无欲的赞叹。这一份旖旎心思,偏偏被道学家看出“淫”,恐怕别是一番用心了吧?


周志强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



(编辑:袁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