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种子”落地开花背后是基层党组织深耕社区:社区党组织让我找到了家

6月10日,华锦社区“周周讲进家庭”走进第二网格支部书记陈桂荣家中长江日报记者金振强 摄

长江日报6月26日讯  “我住段时间就走的,不用管我。”

与现在流动老党员主动亮相不同,3年前南湖街开始探索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时,工作人员上门发放《致流动老党员一封信》,有些人接到信摆摆手,就把门关上了。

“一开始并不是那么顺利”,武昌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有关负责人坦言,流动党员的管理确实有难度,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有人列出流动党员管理五大难:来去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

559名流动老党员最终在南湖街落地开花,背后是基层党组织不断摸索经验的过程。

组织温暖让“流动种子”归家

南湖街是武汉市典型的老旧商品房住宅区,居民流动频繁,流动党员占党员比例接近40%,在华锦社区,这个比例甚至高达70%。

人员流动已是社会常态,党员流动也日益频繁。如果流动党员、特别是流动的离退休党员不能正常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不仅影响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更是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2017年,武汉市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纳入市委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内容,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给予足够重视,“流动党员落到哪里,组织就应该覆盖到哪里”。

“从最难的骨头啃起”,市委老干部局、武昌区委老干部局决定在南湖街试点,探索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新方式,华锦社区首当其冲。

发放《致流动老党员一封信》,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寻找,办法想了不少,成效却很一般。一些老党员虽然愿意亮明身份,但不久又把自己“隐藏”起来。

“他们没有‘家’的意识,只当自己是个过客”,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意识到,必须要为流动老党员提供实实在在的关爱和服务,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每逢节假日,周林就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到一些流动老党员家中慰问探望。效果慢慢呈现。南湖街先后推出流动老党员帮扶制度、服务体系,比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流动老党员建立健康档案,网格党支部党员每月上门一次看望困难流动老党员,确保流动老党员家中有困难时能及时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去年,南湖街更是整合多方资源,购买17个为老服务项目。

73岁的曹多成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居住到华锦社区,儿子常年在北京工作,老两口成了空巢老人。社区党组织党员经常上门看望谈心,社区有什么活动,也动员曹多成和老伴参加。

“我是一名党员,社区党组织让我找到了家,我得有个家庭成员的样子。”主动亮明身份的曹多成,从此成了社区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的积极分子。

文艺先行让“流动种子”融入群众

流动老党员离退休后,回归家庭是首选。如何融入群众、以什么载体和方式服务群众,往往有心而无力,有的甚至因此愈发离群索居。

“不少流动老党员都是文艺爱好者,特别是离退休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南湖街党工委负责人发现这一特点后,尝试将文艺活动作为抓手,让流动老党员融入街道已有一定基础的“邻里文化”品牌,并识别出更多的流动老党员。

66岁的罗天元爱好唱歌,加入文艺团队后,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参加了多项志愿活动。“生活突然就丰富了起来,肩上的责任重了,越活越自信。”

南湖街老年大学则成为文艺先行的阵地和集大成者。这所创办于2012年的街道老年大学,目前注册学员近3000人,有120多个班级,学校最热门的是声乐、舞蹈等文艺类课程,一个个文艺团队随之成立。学校坚持“以党建促教学”,一些流动老党员纷纷亮相,担任班长、班主任、系主任。

2012年,学校登记的流动党员仅有3名,去年这个数字超过了200名。学校的文艺团队成了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每年演出数十场,并且经常外出参加文化下乡扶贫巡演等活动。

志愿服务让“流动种子”发挥作用

活跃不是自娱自乐,为群众服务展现正能量才是真正的生根开花,才能显示党员的旗帜作用,显示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识别、激活流动老党员后,南湖街又把重点放在搭建平台让流动老党员发挥作用上。这个平台,就是102个特色志愿服务队,其中流动老党员充分发挥着骨干作用,他们或者参与到社区治理,或参与社区议事共建,或参与帮扶困难活动。

华锦社区74岁的流动老党员吴葵创建了“巧姐姐”志愿服务队,带领一群平均年龄68岁的巧手婆婆通过串珠艺术品及教学为全职妈妈和残疾人提供就业培训。中央花园社区15名流动老党员成立了邻里协调的“岔巴子”、爱绿护绿的“啄木鸟”、治安巡逻的“管得宽”等志愿服务队。

评选“感动南湖人物”“了不起的居民”,开展“五老”先锋做表率活动,南湖街通过树立流动老党员正面典型,引领街道社会正气,带动越来越多的流动老党员主动亮相、发挥作用。

学习教育让“流动种子”理想永存

党员身份意识越强烈,作用发挥越有效,流动老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参加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6月10日上午,在华锦社区第二网格支部书记陈桂荣家中,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十几位党员热闹地围坐在客厅,重温入党誓词,上趣味党课,学垃圾分类。

这是南湖街“周周讲”主题学习活动的再创新。去年,武昌区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模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周周讲主题学习活动,南湖街被选为“周周讲进网格”试点单位。华锦社区将课堂更加简易化,直接开进了党员特别是流动老党员家中,变“周周讲进网格”为“周周讲进家庭”。对于行动不便的流动老党员,网格党支部则送学上门,对白天不能参加的,还开“夜学”补课。

流动老党员俞咏仪总是在“周周讲”和主题党日活动上积极发言,“生动的学习教育让我们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永葆党员本色,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34岁的李飞艳是宜昌人,7年前在宝安社区开了一家修车店,并租住在社区。参加了几次流动老党员主讲的“周周讲”后,李飞艳感动了,除了积极参加社区服务,她还把组织关系转到南湖,今年4月她自己也成了“周周讲”的主角,现场发表演讲《爱学习也爱志愿服务》。

去年底,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在南湖街召开“武汉市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工作现场会”,向全市推广南湖街流动老党员服务管理经验,继续深入探索流动老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

影响>>>

武昌区号召学习

流动老党员先进事迹

6月25日,武昌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下发《关于组织学习“我是党员,我来干”流动老党员先进事迹的通知》,动员在全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中掀起“我是党员,我来干”的学习实践热潮。

6月23日,长江日报融媒体刊登《南湖街559名流动老党员落地开花》报道。报道当天,武昌区百余位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老党员和老干部工作者在各自朋友圈、工作群进行转发,点赞留言5000多条。各老干部党支部立即行动起来,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进行学习讨论,对照优秀流动党员先进事迹找差距。(长江日报记者徐丹 王恺凝 通讯员夏宗光 方田)

【编辑:符樱】

(作者:徐丹 王恺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