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近视”岂能寄希望于骗局?


据报道,黑龙江哈尔滨多家机构宣称采用“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的中医疗法,就能在短期内让孩子恢复视力,摘掉眼镜。产品成本价88元,售价却高达4000元;岗前技能培训,只用一天时间;还有人将普通的医疗器械充当近视康复产品来卖,有的甚至将业务拓展到了社区医院或中小学校。

当今,青少们视力保护一直以来是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步入校园放眼望去,学生群中不戴眼镜者寥寥。正是因为成绩提升和视力健康之间似乎存在着隐约的关联,导致目前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近视度数不断增长的现状时,“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极易落入一些不法商家的消费陷阱,导致健康与钱财“两空”。

其实,成绩的保持提升与孩子的视力健康保持并没有必然的“此消彼长”关联,成绩的好坏与否关键在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弱与自觉自主性的有无,视力的健康与否关键是在于孩子的日常用眼习惯是否养成并长期保持。但在目前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保护视力习惯,长期的近距离看书写字使得用眼疲劳,紧随而来的便是近视度数急剧上升。因此“治愈视力”的骗局横行也在侧面上一定程度反映出当下学生负担过重的现状。对此,社会各方力量都在努力。但是近年来,面对学业的繁忙和升学的压力,多项“减负令”的下发依然敌不过学生们肩上沉重的书包和每日为伴着的半夜月光,学校布置的作业依然很多,考试的频率依然很高,排名中的高低依然刺眼。

对此,学校对于“减负令”的贯彻落实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保证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同时切实减轻大家的负担是需要学校方思考、研究和落实的。比如制定高效的教学方案,布置更富有针对性的作业等等,使每名学生都能实打实学到知识、健康成长。家长也应当在学生的成绩和视力的保护两个方面减少“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教育信条,从孩子小时候便送其参加各种兴趣班、专长班,上学了之后便参加各门学科的预科班,为的就是成绩,却弄失了孩子的童年。孩子近视了,家长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改正用眼不当方式,培养正确用眼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近视进一步加深的问题而非采取不科学的方法。

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这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打着所谓中医的旗号,不仅败坏了我国传统中医的名声,而且使用不正规的近视康复器械,对孩子们的健康极其不负责,具有很大的事故隐患。对此,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严格查处,查处一处取缔一处,取缔一处追究一处,把惩罚措施落实到人,把违规的相关人员记入“实信档案”,永久禁入医疗行业,严重的更是要追究法律责任,敲山震虎。政府要做的就是切实保障每一个家庭的利益,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归根到底,“治愈近视”骗局的背后隐藏着教育方、受教育方、监管方等三方面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破除此类社会问题,就应从这些方面背后隐藏的根源出发,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绿色环境。

(作者  张蕴弛)

——青苹果


【编辑  张操】


(作者:张蕴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