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祭典绵延了八百年,这个展览带你认识蒙古族历史文化

酒祭器皿巴日古勒图。记者王震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6月28日讯(记者王震 通讯员丁燕)29日,由鄂尔多斯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将在武汉博物馆亮相,163件(套)蒙古族特色精品文物将为观众展现元、明、清及近代鄂尔多斯地区草原民族敦厚包容、瑰丽多样的文化积淀。

银质“巴日古勒图”再现祭典盛况

此次展览分“成吉思汗与鄂尔多斯”“独一无二的草原民族帝王祭祀”“秉承古训的草原民族宫廷遗风”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民族游牧文化”四个单元,展出了一批成吉思汗祭祀仪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以及十三世纪以来鄂尔多斯蒙古族保留的多种民俗文物,呈现了以祭祀成吉思汗为核心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6月28日,长江日报记者提前探展看到,展品中一件银质的“巴日古勒图”,器表布满繁缛的卷草纹,显得华丽而庄严。“巴日古勒图” 为酒祭中敬献圣酒的器皿,仪式中,敬献的圣酒将倒入巴日古勒图,祭祀结束后大家分享圣酒。

鄂尔多斯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张二军介绍,成吉思汗六次攻打西夏途经鄂尔多斯,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十三世纪以来,这里逐渐成为守护成吉思汗宫廷的鄂尔多斯部的故乡。成吉思汗八白宫在这里被供奉和祭祀,鄂尔多斯达尔扈特人世代传承着对成吉思汗的祭祀,忠诚地继承和守护着蒙古王朝最高祭祀文化、蒙古汗国原始宫廷文化及传统草原游牧文化的精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800年来,独特的草原民族帝王祭祀文化被完整地保留下来。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重越尊贵,蒙古族头饰重达15公斤

蒙古族妇女头戴。记者王震 摄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鄂尔多斯地区不断汇聚、传承着来自匈奴、鲜卑、突厥、辽金等诸多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精髓,也弥漫着南部农耕地区的文明气息,是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民族文化遗产的宝库。

今天,鄂尔多斯蒙古族依然保留着十三世纪古老的游牧生产和生活方式。本次展品中有古朴神秘的青铜灯、陶俑,色彩绚丽的景泰蓝罐,沧桑精美的漆器等大批文物,能让观众感受草原民族在衣食住行、文化艺术、宗教风俗、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与众不同。

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有很强的代表性,头饰更是最华丽的部分,有“头饰之王”的美称。本次展出的清代乌审旗蒙古妇女头戴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构成。其中连垂呈圆形,坠状,用布包棉絮缝制,相连在头顶做一圆套带上,下有带坠,垂至两颊下侧。发套则为圆带形状,景泰蓝錾花,前眉帘珠,后盖帘饰片。头套、眉帘珠及盖帘饰片缀满珊瑚或玛瑙珠,下摆或以玛瑙珠或以银圈锁边,整齐有序,红绿相间,雍容华贵。张二军介绍,这种头戴是当时蒙古妇女出嫁,或参加重要礼仪活动时佩戴,在蒙古族文化中,佩戴的头饰越重,代表家庭越富足,地位越高贵。一般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最重的近15公斤。

该展览将持续至8月28日,观众可免费前往参观。

【编辑:朱曦东】

(作者:王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