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娅:打造基层治理法治品牌叫响全省 “枫桥汉兴”让五分之一的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丽娅正在为群众进行心理咨询

“愿‘枫桥精神’不仅在江汉落地生辉,更能在全省处处闪光。”28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立足岗位 争创一流”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江汉区司法局汉兴街司法所所长胡丽娅向参会者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

2013年8月,胡丽娅调任汉兴司街法所所长。她扎根基层,带领全所人员立足岗位,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打造出叫响全省的基层治理法治品牌——“枫桥汉兴”,将全区五分之一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家门口”。

2019年5月市委作风巡查二组在督查江汉区信访积案化解落实“一案一律师”的工作要求中,了解并调研了“枫桥汉兴”经验,建议纳入信访积案化解举措中并加以宣传和推广。“如今开展群众工作,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特别是化解信访积案,已经不能仅仅依靠以德服人,更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而‘枫桥汉兴’所体现的,就是将群众路线与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群众路线的法治化。同时‘枫桥汉兴’也为我们化解基层信访积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模式”,市委作风巡查二组相关负责人说。

创一流理念:“虹吸效应”巩固基层司法基石

胡丽娅刚到汉兴司法所时,恰逢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她带领全所走访、调查、分析,“枫桥汉兴”的理念浮现在她脑海,“坚持‘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把‘枫桥’精神融合在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治宣传、律师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工作中。”胡丽娅说。

在胡丽娅的带领下,全所在辖区3个派出所设立专门的调解室,尝试专业化的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邀请社区16名律师成立服务队,依托高校专家组成志愿者团队……通过“借力、借光、借脑、借势”形成“虹吸效应”,网罗了一批人才。

市委作风二组工作人员说:“这项探索有效地打破了‘人少、事多、任务重、责任大’的基层司法行政窘境,调解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法律知识欠缺等难题迎刃而解,达到了‘辖区矛盾不上交,积案化解联动快,社会治理见曙光’的效果。”

创一流作风:“移动司法所”获网友点赞

“刚开始我是抵触的,可内心又充满好奇,想尝试一下。就是那一口,竟让我一发不可收拾……”武汉市女子戒毒所的女孩洋洋直面网络,讲述自己吸毒的经历,痛彻心扉的独白迅速引起关注。

这是汉兴街司法所“心”法律课堂的一次网络直播。这堂与众不同的禁毒法制课,既有现场问答,又有网上互动,一小时点击量就达2万,9000余人参与互动,网友纷纷留言希望这样的直播要多办。

“以往,基层普法宣传受众面窄,形式单一。而我们颠覆了传统摆摊设点的‘庙会式’普法,通过居民群众参演情景剧、专家授课、现身说法等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胡丽娅说。

此外,汉兴街司法所在全省率先建立司法所微信平台——“枫桥汉兴”微信公众号,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普法、线上线下的法律服务”,辖区居民遇事会在公众号下留言,“枫桥汉兴”成了“移动式司法所”。

创一流能力:18小时帮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2016年腊月二十八晚上11时,胡丽娅接到紧急电话:“几十名农民工在售楼部讨薪,情绪激动,你们快派人过来!”

现场一片混乱,为防止工人过于激动产生踩踏险情,胡丽娅大喊:“我们是代表政府来的,钱的事一定帮你们解决。”现场很快安静下来,胡丽娅和同事一边安抚农民工,一边与项目方沟通,经过6个小时的谈判终于达成协议:总包方和包工头筹集140万元发农民工工资。最终,经过18个小时的不懈努力,89名农民全部领到工资,踏上回家的路。

6年来,“枫桥汉兴调解团队”共排查调处纠纷5201件,保持辖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履行率100%的“双百”记录,将全区五分之一的矛盾有效化解在“家门口”,并开创出一系列“第一”:法治宣传教育“全球直播”;建全省首个司法所微信平台;在全市率先尝试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在全区首创“公调对接”联动调解。2019年3月以来,全区按‘枫桥汉兴’模式,引导社区律师参与信访积案化解162件。

在汉兴街司法所的推广实践下,“枫桥汉兴”获司法部肯定;创新“枫桥经验”论文获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二等奖;62批次外地同行来参观,“我们将继续探索‘枫桥汉兴’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胡丽娅说。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乔驰 朱素芳 王科

【编辑  张操】


(作者:乔驰 朱素芳 王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