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位、逻辑和使命 ——在主题教育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长江日报评论员邢帆

近日,在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上,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虎学作主题辅导报告,围绕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方位、理论逻辑、历史使命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本期“求知”对报告内容进行精编。

历史方位

新时代包含三重意蕴、回答五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位高、格局大,指明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方位是关系长远、关系大局的重要问题。理解和把握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至关重要。

怎么理解新时代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加以阐释,而且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意义。

首先,“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是从国史、民族发展史的层面来讲的。

其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讲的。

最后,“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从更广阔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特别是从人类的现代化历程来讲的。

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现代化是什么?怎么实现现代化?后发国家曾经是没有发言权的。现代化的定义权基本由西方垄断。但我们在西方之外,在苏联之外,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证明,这条路是走得通的,现代化不是只有一条道,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怎么把握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的内涵,总的来说,是回答了五个大问题。

第一,在新时代这个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走什么路、举什么旗。这是事关政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反复强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以来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起点,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间表、路线图都很清晰。

第三,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发展更注重质量、内涵和效益。之前更重视“先富”,现在则更要强调“带动后富”,到2050年要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那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我们要做出什么贡献。一个大国,不但要有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要有能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思想观念、学说理论。这才与大国、强国的地位相匹配。

理论逻辑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继续写下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要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一思想的逻辑。

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提出一个重要论断。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在致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报告题目当中,都有一个醒目的关键词:中国特色。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也就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十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这篇大文章的“标题”就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作出了回答。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则是回答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才能执好政,长期执政。二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所有目标任务得以实现的根本政治保证。两条主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抓住这两条主线,这十四条基本方略才能真正地落地、落实。

历史使命

统揽“四个伟大”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思想的武装下,中国共产党人要展现什么新气象,有什么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概括了“四个伟大”,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集中的体现和表达。总结起来,就是要以“四个伟大”肩负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伟大梦想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提出以后,在很短时间内达到了画出社会各界最大同心圆的作用,因为“梦想”这个话语很接地气,老百姓一听就会和自己的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联系到一起;把这些个人梦和民族梦、国家梦融合起来,对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中国梦”本身并不笼统,习近平总书记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形象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最终要落脚到13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

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不能望文生义,这既不是阶级斗争,更不是什么打土豪分田地。斗争、革命这些字眼,有新的内涵。伟大斗争,就是我们在圆梦的路上要应对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重大阻力。这也是我们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复杂性、任务艰巨性的认识。

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一事业要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位一体”的角度来把握,这也就是我们讲的“四个自信”。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发挥作用,是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建设伟大工程,就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的理论逻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建党98年来的经验总结,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8年,经历了血与火,也经历了和平时期的各种考验,沟沟坎坎都迈过来,共产党干不好,还有谁能干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面貌,不可逆转地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句话:“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党内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改变“面貌”、改变“颜色”的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重拳治党,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打铁必须自身硬,“铁”就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的风险和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五个过硬”,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都要过硬。在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也特别强调制度治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当然,笼子谁来做,用什么材料做,做成什么样子,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完善。

【编辑 杨京】


(作者:邢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