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父母怎么就变成了“社会正确”? |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李尔静

今年的“楚才杯”,很多孩子的作文流行吐槽父母。“爸,你天天玩手机,引发了那么多的矛盾。”“爱睡懒觉,爱偷吃东西。”还有网友留言称,“我的坏毛病全被儿子写出来了。”

孩子们的吐槽,逆转了传统印象中受到尊敬,甚至威严、令人敬畏的父母形象,在孩子笔下,父母不再是指点迷津的引路人,反而成为了“行为有失”的“落后分子”,难怪父母会“哭笑不得”。

父母形象,既反映着具体的家庭关系,也反映着教育观念、社会观念。历史上,父母形象、长幼关系,还成为文学母题,进入历史故事,甚至进入国家伦理规范。而从孩子流行吐槽父母来看,一些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家庭里,父母尤其是父亲几乎就象征着权威。传统社会,经验靠老一辈传承,“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尊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打小的伦理教化,对父母言辞不当被视为不敬。

现在,父母从敬仰的长辈变成了吐槽的对象,一直处在上风的父母,忽然不再占据优势,孩子们瞬间犹如脱了缰的野马,想竭尽全力在父母面前展示话语权。

父母孩子之间,有时像朋友一样没有距离,没大没小地开开玩笑,本来是有益的,是一种交流方式,也是家庭和睦的体现。现在这种“相爱相杀”的亲子关系,比起严肃得像雕像一样的父亲,其实温馨了许多。

但是,小到作文竞赛,大到社会话题,“吐槽父母”、对父母进行各种指点日渐占据了主流,嘲笑长辈似乎变成了一种“社会正确”。这就不太对头。

一个网友吐槽妈妈跳广场舞,于是,所有跳广场舞的妈妈们就变成了群嘲的对象。一个孩子指出父母思想落后,于是,落后就成了父母的标签。子女的观念好像就天然正确,父母如果不接受,就是保守落后;孩子好像说不得也批评不得,不然就是跟不上时代。这样的风气,还是有些极端。

十几年前,豆瓣上有一个很火的小组,成员基本上都是“80后”,名叫“父母皆祸害”。站在旁观的角度,其实很难理解,为什么父母的观念行为,在小组成员看来会那么十恶不赦。

时间过去了十二年,当年那些声称“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成员,估计也已经为人父母。年轻人乃至未成年人,如果没有人为他们牵住一根绳子,是很容易跑偏、长歪的。不是信息接收的快,接收的多,就一定能把生活和成长处理得好。越是信息丰富开放,越是需要老成持重的人来把个关,而最适合牵住那根绳的人,莫过于父母。

现在流行父母做孩子的朋友,这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随便指责、吐槽父母,做朋友也需要互相尊重。其实,父母对于孩子,首先应该是长辈与晚辈,其次才是朋友,并且可以是朋友,也可以不是朋友。未成年人心智言行都并未成熟,需要父母、师长在人生路上的教化指引指导,而不是反过来,孩子的“自由意志”变成父母师长的“指挥棒”。无论如何,吐槽父母长辈,不能变成一种教育正确、家庭正确、社会正确。

【编辑:彭向东】

(作者: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