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开会,白天瞌睡?警惕形式主义“新变种”

记者在部分贫困地区调研发现,一些领导干部不论事情缓急,一律连夜开会传达,动辄周末兴师动众加班。部分被上级“绑架”的扶贫一线干部,晚上开会、熬夜加班已成常态,白天则疲惫不堪,直打瞌睡。

中部某农村,全村不足百人,多是留守老人。一日,上级乡政府召开扶贫会议,乡党委书记要求各村迅速向群众传达会议精神,各项决议要“传达不过夜”。村干部们傍晚回到村里,召集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在晚上开会传达。会后群众散去,村干部们留下整理材料,将会议过程填表入档,折腾到半夜。

“到底有多少真正要紧事儿非得在晚上开会?”该村第一书记很不解。

北方某乡,连着3个月要求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每周六上午9点到乡政府开例会。台上,明明简单几句就能说清楚的事,几个领导偏偏要掰开了说,热衷“补充讲几句”“露个脸儿”,并无推进工作的真招实策。台下,大家只盼会议快结束。

该乡扶贫一线干部告诉记者,这些会议与考核挂钩,谁也没胆不去参会。不去就要被乡里批评,3次批评就要上报县里并考核扣分。县里、乡里每个月都要凭分排名,排在后3名就要在县里的视频会上做检讨,连续3次检讨就要被退回组织部,当作不合格扶贫干部被“召回”。

不少扶贫干部反映,无节制的“晚会”、连轴转的加班让他们身体疲惫、心头焦虑,正经到了工作日,一个个却无精打采、哈欠连天。他们坦言,自己的不少工作,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常加班没实绩,且陷入恶性循环。

一位扶贫工作队队长说,牺牲休息日加班加点,往往干些填表造册的活儿。对此,没人提意见,也不敢拒绝周末加班。时处脱贫攻坚冲刺阶段,稍不留神就会落下“没有大局意识”“不能挑大梁”的印象。

热衷于开会、“花架子”加班,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基层扶贫干部呼吁,上级部门应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工作,保障下级单位的休息时间。特别是一些“一把手”,有权不可任性,少做、不做玩虚功、摆花架子的事,确保下级以饱满精力投入干事创业。

【编辑:李智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