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历史 | 观点

        文/周劼

东郭子问庄子:“大道在哪里?”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您给我指个实在的所在。庄子说:“在蝼蚁。”“那不是太卑下了吗?”“在稊稗。”“这不是更下了吗?”“在瓦甓。”……

大道无形,每下愈况,于卑微处愈见其亲切实在。历史其实也是如此。就拿考古说吧,它研究的既无所不在,又太卑下,就是一堆沙里沉土里埋的破铜烂瓦、断壁残垣,从这些稊稗瓦甓之微的东西里还原历史,还原人性的丰满、生活的繁杂、世事的沧桑,找到历史之大道。

什么是历史的大道?把过去的事情讲清楚就是大道。“清楚”好理解,文献记载越多,出土的证据越多,离真相越近。“讲”却不好理解。引一句《牛津欧洲史》开篇序言中的话吧:“一个民族选择对其历史的何种阐释是至关重要的。”

历史从来不仅仅是还原,还在于讲,我们如何看待和解释历史,是讲;同样,历史如何帮助我们看待和解释现实,也是讲。前者叫讲好历史,让我们认识自己,教导我们理解过去并对之保持尊重,即“了解之同情”;后者叫从历史来讲,“传授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技能,即如何提问,如何找到答案,如何合乎逻辑地、令人信服地、清晰地、有目的地思考”。

良渚考古,是很重要的一次发现,重要就在于让我们讲历史时,把空白的一段讲出来了,而不是含混过去了;同样也让我们原本就有的对历史“了解之同情”更深刻了,认同感、皈依感、自豪感……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首先学着从历史之镜中寻找答案。”

历史是面镜子,照出我之为我,镜子越古老,照影越深邃,我之为我的定位越准确。从这个角度讲,纠结历史是五千年还是六千年,商之前有没有夏,还真不是矫情、多余。套用那句话: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多余;历史虽久,却没有一年无意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