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民自费调研武汉地铁,探访16个繁华站点提便民意见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15日讯(见习记者胡维佳)清晨赶着去坐地铁,却被正在维修的电梯挡住去路,这样的尴尬许多上班族也许碰到过。武汉轨道交通如何做到更便民?日前,在汉创业的香港市民刘筱出资10万元,招募到两位香港学生,一行三人自发对武汉轨道交通进行了市场调研。此前,刘筱已在武汉和香港两地从事城市规划工作近10年。

两周的时间里,他们三人对武汉主城区16个相对繁华的地铁站点全面分析,发现问题并将之与香港、深圳的同类型站点一一对比,综合提出了多条实质性建议。

深圳“连城新天地”地下商业街。 图片来自刘筱调研报告

西北湖商圈。图片来自刘筱调研报告

调研中,在西北湖上班的武汉市民李女士说:“下班过马路到新世界百货时,人流、车流交汇,非常不方便,如果能从地铁内穿行,实现人车分流,会更安全。”针对类似问题,刘筱提出可以借鉴香港尖沙咀地铁站和深圳“连城新天地”地下商业街的模式,通过开辟地下空间将周边商圈和地铁站连接,把人流导入地下,尽量减少地面人行。

深入站内调研后,刘筱还发现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所有列车内部都没有吊环扶手,高峰期乘客“无处可依”;不少站点月台只有列车头尾有手扶梯,中间乘客得不到分流;出站后,出口指示牌的指示大多都很模糊,甚至多个出口指向同一目的地……

轨道交通7号线湖北大学站出口指示牌,可见D、E出口均通向湖北大学。图片来自刘筱调研报告

他举例说,第一次从轨道交通7号线湖北大学站出来,发现D、E两个出口都指向湖北大学,纠结选择了D,出来发现其实是学校侧门,对于不熟悉周边的人来说,很容易就会迷失方向。在香港,不仅每个地铁出口指引都细致入微,公益广告、便民设施、商业街、地铁商铺随处可见,空间被最大化利用,而武汉则有很多位置空旷闲置,“想买瓶水都很难找到商店”。

刘筱还建议,不同车站可以添加色彩或元素设计,增强记忆点,热门站点安检入口也可尽量多些。

据悉,该调研报告已引起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关注,后期将在该局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项目,争取将改进内容落到实处。

【编辑:刘思】

(作者:胡维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