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转型”见证江汉公益事业发展 陈宇:“中国最美社工”践行志愿者精神

“追梦人”陈宇

15日上午9时,江汉区花楼水塔街华中青少年空间暑期社区托管班已坐满了孩子。“虽是免费托管,但课程丰富、老师负责,尤其是陈宇老师,课程安排非常贴心。小孩来学得开心,我们也放心!”送孙女来上课的罗奶奶说。

为帮助家长解决暑期“看护难”问题,近年来,江汉区多个街道、社区向友谊青少年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少年空间”)购买托管服务,造福辖区居民。今年45岁的陈宇,就是青少年空间的创办者。

从社区群干到职业社工,19年的社会服务生涯里,陈宇见证和参与了江汉区公益事业的发展,“看着我们的服务逐渐项目化、品牌化,我感到十分欣慰”。

爱管“闲事”,愿为他人分担

“做社会服务要有奉献精神,这对于我来说是骨子里的信念。”陈宇的父母早年离开武汉支援新疆伊犁。作为“知青二代”,陈宇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明白了“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道理。

14岁时,陈宇回到故乡武汉,1996年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家花卉礼品公司的部门经理。

成家后,陈宇没有被繁忙的日常工作磨平棱角。工作之余,她常帮居委会挨家挨户上门收水电费,甚至主动为老居民楼报装水表。“当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是年纪大的婆婆,我很乐意帮他们分担。”陈宇说。

邻居们对这位“爱管闲事”的姑娘十分喜爱,看到自己的付出获得了认可,渐渐地,陈宇想拥有更大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

好似春风,吹暖居民心坎

2000年,武汉市首次招聘大学生进社区,陈宇决定放弃待遇相对优厚的工作试一试,“想到能为群众做更多的事情,我义无反顾”。

经过层层考核,陈宇以优异成绩被录用,进入满春街长堤社区,负责青少年教育和文化工作,面对面、心连心地跟居民打交道、为群众解烦恼。

为了解决孩子们放学后无处可去的问题,她在社区活动室开办了“红领巾广播站”,请孩子们当记者、主播,广播社区新闻;社区缺少活动空间,她发动300多名居民,将社区“垃圾山”清扫、改造,建成文化广场;她还利用在花卉礼品公司学到的技能,教下岗工人插花、手工活,帮助他们再就业……

邻里间更和谐了,社区环境越来越好,陈宇的到来像是一阵春风,让这个老旧社区呈现新气象。

胸怀远大,公益初心不改

2007年,全国首批青少年空间建设试点工作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开展,江汉区团委公开招聘社工。当时已是社区书记的陈宇,再度作出选择:“我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下决心走社工的路。”通过公开招考,她进入友谊青少年空间,成为全市首批专业社工。

12年来,空间开展了“幸福童行”“幸福养老”“一缕阳光”等公益服务,把温暖传递给残障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2012年,陈宇被评为“中国最美社工”。

“做好社工工作,光有一腔热血不够,更要把工作科学化、专业化。”陈宇带领团队,不断完善项目。随着政府加大惠民资金的投放力度,许多职能部门、街道社区,甚至企业都来购买公益项目。“公益市场化,反映出我们的事业正走向成熟。”

作为社工督导,陈宇还大力培养年轻社工和志愿者,目前友谊青少年空间已有14名专职社工,志愿者600余名,其中不少人参与到军运会的志愿服务大军中。

在今年的湖北省“两会”上,身为省人大代表的陈宇建议:社工作为专业人才,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可成立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相信随着志愿者精神的弘扬,社工事业规范发展,我们能传递更多温暖。”

【说跨越】

一直以来,江汉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美德,积极倡导志愿服务,以一系列暖人心、接地气的活动,展示了江汉区志愿工作开放包容、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2018年,来自该区的4个志愿者服务项目在武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暨颁奖活动上获“十佳项目”和“十优项目”称号。

军运会召开在即,本月江汉区已开展军运会城市志愿者培训班百余场次,参加培训志愿者1万余人,以最大力度为军运会提供最有力服务保障。未来,该区将进一步激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热情,提高城市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水平,创造更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乔驰 朱素芳


【编辑  张操】

(作者:乔驰 朱素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