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让教育回归本质

总书记教育金句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一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长。

(长江日报评论员华智超 整理)

立德树人 让教育回归本质

长江日报评论员 鲁珊 华智超 李尔静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可观察的事实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举措陆续出台。这些改革举措,密度大、层级高、靶向准,对教育领域的积弊乱象拨乱反正,推动教育回归本身,为教育正本清源。

让教育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上来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

但是,一段时间来,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现实中种种乱象偏离了教育本质。比如唯分数、唯升学、唯排名,比如“成功学”不同程度侵入了校园和教育,比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几乎变成社会性焦虑。

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一锤定音,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纲,也是传统教育理想与生活中的教育常识。落地落实“立德树人”,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的一个高亮词汇。

长江日报梳理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密集出台的教育政策和举措,其指向广泛而全面,机构上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群体上包括教师以及中小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范围上包括师德建设、课程改革、行为准则,还有针对有偿补课、校外培训的禁止性、规范性文件等等,共同点是都把“立德树人”作为开宗明义。有的政策文件,还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写入标题。

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德为才之帅。老师以师德为第一标准,学生以立德为成才的根本。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2015年10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都是夯实“德育”这个基石。

立德树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更深层的教育公平,也是教育作为一项崇高事业的使命所在。

在这样的总纲之下,唯分数、唯升学、唯排名是一种偏向;所谓“起跑线”是一种偏向;追求大楼大厦、产业化,也是一种偏向。

立德树人,既是立,也是破,回归常识、回归本分。

让育人回到“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上来

教育既要育智,更要育人。

2018年8月,《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发布,将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历史上第一次将近视防治提升到国策和全民工程的高度。

不只近视防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写入党的重要文献,可谓深意存焉。

2015年7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分别从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等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补“短板”。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也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中再次强调,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德、智、体、美、劳”。文件中重申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高了体育中考在升学中的分值比重。

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国计,但首先是教育必须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

五育并举,既是教育的常识,也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不断校准“德、智、体、美、劳”的重心,也不断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常识回归。

让教师回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上来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成为好教师的标准和路径。

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这些自古以来就是常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与其他职业的确不同,它是面向人的工作,被尊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教师职业崇高所在。

然而,在一些地方,仍有一些“红包老师”,收了红包和礼物,就对学生好一些,没收礼物,就给学生脸色看;也有一些“赶场老师”,校内讲课“欲言又止”,留到校外培优“卖个好价钱”。在大学里,教师教授被学生称为“老板”,一声“老板”,师生关系多少杂音。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的第一标准,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一名教师,能力再强,业绩再突出,头衔、称号再大,如果师德师风有问题,也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一个人遇到一个好教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教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教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让教师回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定位上来,全社会回到尊师重教的传统中来,同样是回归教育的本色。

让教育改革回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上来

暑假伊始,北京一名初中生家长的“暑假花销单”就在网络热传,各种培优课加12天国外游学,预算总计7.2万元。在某英语培训机构的暑假班,价格已从几年前的4000涨到了七八千甚至1万。即便这样,还常常报不上名。

而名目繁多的各类竞赛,打着选拔之名,行赚钱之实,还美其名曰做大教育市场。

家长们即使明知这是错误的甚至畸形的,还是因为“身边人都去,自己不去不踏实”而被裹挟其中。校外负担,家长苦其久矣,社会苦其久矣。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施策的一个重要特点,正是向教育领域的群众痛点难点、不满意的地方开刀。

比如,2018年出台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席卷全域,当年被称为“史上最严整治年”;刚刚出台的《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追加了整治力度,可见整治决心。

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到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关系到民族复兴伟业。教育需要从产业化的怀抱里挣脱,需要从功利化的迷途中返程。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教育政策,大到校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到严禁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无论是为劳动教育下专门文件,还是史上第一次针对近视施策,这些举动,无不瞄准教育难点,无不指向老百姓的痛点。

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老百姓不满意什么,改革就要改什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的实践,遵循的正是这样的逻辑。

关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这些重要讲话

2014年5月30日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加强德育工作,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6月23日至24日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2014年9月9日

北京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教师学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他提出“四有好老师”,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016年9月9日

北京市八一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母校看望慰问师生。在讲话中他指出,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是总书记继2014年教师节在北师大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后,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新的诠释定位。讲话中总书记还提出“四个引路人”,要求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6年12月7日至8日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出“四个根本”: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们办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保证;改革创新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动力。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8年5月2日

北京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十九大后总书记首次专门系统讲高等教育。讲话明确提出“两个重要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他对高校提出三点办学要求: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他还对广大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就是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2018年9月10日

全国教育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新时代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教育会议。讲话对教育提出“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总体要求,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教育首要问题,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2019年3月18日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继全国教育大会后对教育的又一次重大部署。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长江日报评论员华智超 整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政策密集出台

2014年9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

2015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牢牢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净化立德树人环境。

2015年6月 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

2015年7月 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改变劳动教育被弱化、淡化、软化现象。

2015年7月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017年4月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建立中小学校体育评价机制。

2017年12月 教育部正式印发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8年1月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义务教育语文、数学、化学学科教学)》,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018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文件。

2018年2月 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

2018年3月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18年8月 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新时代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阶段性目标。

2018年9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2018年10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提出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019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制定教育现代化文件,是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9年4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

2019年4月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要求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2019年6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

201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针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

2019年7月 教育部联合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

(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整理)

【编辑:谢源】


(作者:鲁珊 华智超 李尔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