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要直面青年的困惑与需求

访谈嘉宾:

毛  菲: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韩绮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  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侯耀文: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小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坚持把青年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当前,青年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人生困惑、理论需求有什么,理论工作如何赢得青年?这些问题,青年最有发言权。本期“求知”邀请了5位青年学生代表,请他们谈谈对当前的理论宣传教育的感受。

经典理论承载人类社会 “硬核”问题,既能回应当下现实,又具有时空穿透力

你们如何看待理论,心目中的“经典理论”是怎样的?

毛菲:以我对马克思的理解为例。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习了马克思之前的那些思想,才发现马克思主义不是横空出世、更不是高不可攀,他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理论。而我们以为的马克思的“对手”,其实也都是马克思思想的来源。甚至可以说,功力不够深厚成不了马克思的对手。因此,马克思是站在人类文明史上同样杰出的思想家们的肩膀上,创立了自己的理论。

毛泽东说过,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原著,老老实实地耕读文本,和他直接对话,和他的对手直接对话,全面地了解人类思想史和文明史,才能最直接最清晰地明白马克思站在人类文明史上同样杰出的思想家们的肩膀上,继承了什么、舍弃了什么、发展了什么。不卑不亢地直面真理、从上述角度来表述真理,才能展现马克思的真面貌,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得到青年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李洁:我心中的理论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理论严谨性,在逻辑上要做到自洽;其次,这种理论要能够解释一定的现实问题;最后,这种理论在语言形式上最好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能够把现实问题通过一定的理论解释清楚。

林小婷:我心目中的理论大体上是经典的理论或是前沿的理论,经典理论承载了人类社会诸多“硬核”问题,具有时空的穿透力,前沿的理论则对于当下问题有较为直接的回应,能解答我们的一些困惑。

在复杂多元思潮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有优势吗?

毛菲: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正在形成的青年学子来说,他们更需要了解“理论干货”,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优势。当然我们要讲出道理来。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是一座恢弘的理论大厦。它的内容理应通过我们的话语和表述,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表达,看它怎么来的、马克思提出了什么问题、发展到什么高度、留下什么遗产、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发展了哪些,我们之后还要如何努力,说清这些问题,就能够把理论本身的道理讲出来。马克思只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未完成的。实践在往前,时代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努力,深入现实的矛盾本身中去剖析它。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的深意。伟大也要有人懂,而当道理讲出来的时候,伟大也就不难懂了。

李洁:我的室友,虽然是一个学化学的博士,但对社会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总是尝试着用理论来解释这些问题,除了经常与我讨论外,他还经常主动地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理论,试图解答自己的疑惑。理论教育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程,理论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塑造。

理论宣传不能“独善其身”,要努力做到青年在哪儿,理论在哪儿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青年人还关注理论吗?

侯耀文:我认为绝大多数青年是关注理论的。现在信息大爆炸,传播理论的途径多种多样,理论可以很快地进入到青年们的视野内。就我身边的青年朋友来说,他们对理论宣传大都是很积极的,每逢党中央有什么新的理论出来,大家课余时间就会谈论学习。尤其是在学生党支部的“三会一课”上,大家对党的新理论新政策的谈论是比较积极的。这说明,理论宣传对一些青年人,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了,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央的理论方针政策和每一位青年都息息相关。总的来说,我身边的青年朋友对理论的关注面在增加,关注度在增强。

李洁:理论学习对于青年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意义重大。只有通过理论学习才能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身,才能用科学的理论去解释现实问题。当然,在当前的理论学习中确实存在走形式的现象,这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所谓认识问题,就是当没有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时,往往理论学习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

理论一定是枯燥的吗,怎么样的理论形式比较受青年欢迎?

韩绮颜:理论宣传的“颜值”高了才能吸引青年人。所谓理论宣传的“颜值”,我将其理解为宣传方式。方式太重要了,理论要入心入脑,首先要入眼入耳。4G诞生以来使得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快餐文化迎来了巨大的爆发,对于紧跟时代潮流的青年学生而言,看纸质书的人少了、看电子书的人多了,用笔写的人少了,敲键盘的人多了……所以,理论宣传要努力做到青年在哪儿,理论就在哪儿。

林小婷:理论作为高度智识化的结果,理解起来难免抽象,它不能等待着被认识,而是要走向大众,所以我认为理论宣传是必要的。理论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与时俱进,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用内在的理论逻辑和思想深度影响人,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载体吸引人,做到既有料又有趣,才能真正成为青年人的知识宝典和理想灯塔。

寓教于乐绝不是“娱乐至死”,理论创新如果一味迎合,将走向理论的反面

现在许多理论宣传创新,追求吸引青年人,但“吸引”等同于“迎合”吗?

韩绮颜:理论宣传的“气质”好了才能留住青年人。这里的“气质”指的是理论宣传的内容要权威准确有深度。因为,青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比少儿群体更加成熟、心智更加健全,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知道哪位老师的思政课讲得有内容,知道读了哪篇理论文章有收获,而且我们真的渴望通过听思政课、通过阅读理论文章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开阔自己的视野。理论宣传的内容只有靠思想的力量、理论的力量才能赢得学生的心。

李洁:理论要好看,关键是要做到“内容为王”,在理论本身上做到了彻底,才能说服青年,进而让青年相信理论、运用理论。在这个过程中,绝对要杜绝娱乐至死的态度,要充分考虑哪些理论可以以相对轻松活泼方式表现出来,哪些不能,该严肃的时候还应该保持严肃。

林小婷:寓教于乐的方式并不等于娱乐至死,寓教于乐是理论大众化的创新,能够激发青年人的思考能力和责任担当。娱乐至死则会消解这种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担当,遮蔽理论的内核,从而走向理论的对立面。

侯耀文:寓教于乐不是嘻嘻哈哈,而是真正融会贯通,能体会知识的美,乐在其中。采取活泼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吸引青年的眼球,但能不能真的看进去,对青年产生影响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就比如改版之后的微博热搜增加了置顶功能,但不看的还是不看。采取适当吸引青年兴趣的方式进行宣传,但过度迎合并不是构建宣传良性发展机制的合理选择。

对理论宣传的创新有没有什么建议?

李洁:我觉得理论宣传本身要借助一定的形式,但是绝不能陷入形式主义。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知识层次的青年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包括理论宣传的内容、方法、载体、评价方式等都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青年来说,理论学习活动就要尽量与他的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尽量开展一些有理论深度的讲座、读书会、征文比赛等,而不将学习活动娱乐化。而对于学化学、物理、医学的一些青年,可以采取一些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活动,能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对学习的考评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只重形式不重质量。

侯耀文:理论宣传多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案例结合,避免单纯“说教”。青年学习理论本身是一件加强自身修养的好事,理论的说服力既来自理论本身,也来自社会实践。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采访

【编辑 李尔静】

(作者:秦孟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