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改”字贯穿始终,武汉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干部(右)到小微企业调研,了解“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申报使用情况。通讯员赵少凯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4日讯(记者宋磊 通讯员罗希)打通融资渠道、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解决用人用电等难题,在武汉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中,各单位、相关区紧盯破解影响我市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把“改”字贯穿始终,力求改出成效、取得实效,助力武汉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

优化金融投资环境,提供应急资金满足“过桥”需要

针对中小企业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财政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壮大我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规模,积极为符合银行续贷条件但缺乏短期流动资金的小微企业提供暂时性周转资金支持,满足企业“过桥”需要,防止资金断裂风险。

今年以来,资金管理平台受理应急资金申请项目117笔,发放应急资金转贷107笔,累计发放总额达113103万元,帮助我市67家企业获得续贷融资116288万元,预计为企业节省融资费用2467万元。

针对战略新兴行业的信贷投入不足等问题,汉口银行制定信贷投向政策,将战略新兴行业列为优先支持类行业,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8大领域目标客户准入标准。同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从优化业务结构、优化额度保障、优化授信时效、优化服务水平、优化激励机制、优化服务技能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改进措施。

“基层网点在办理对公账户性质变更时,柜面没有办理账户状态冻结,后台无法实施监督账户业务状态,存在操作风险!”武汉农商行针对这个问题,召开协调会,提出解决方案:网点在办理对公账户性质变更前,在核心系统中对该账户办理冻结,同时将核心系统中冻结的传票凭证扫描上传账户中心。武汉农商行将此解决方案再下发各网点,要求按此执行,有效地防范柜面操作风险,从而保护企业资金安全。

完善高效政务环境,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

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干部(右)到小微企业调研,了解“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申报使用情况。通讯员赵少凯摄

市市场监督局正在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整合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单位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通过信息共享交换,建成“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开办“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信息互认共享、即时回馈信息”的服务能力。同时,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窗受理、并行办理、限时办结”。该局还指导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提供在线填表指导、免费复印等人性化服务,鼓励配置实名采集、公章刻制、涉税办理等服务。

市房管局积极回应企业诉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深化数据共享,实现收件资料再精简25%,办理时限再压缩30%;全面支持“证照快递”自主选择服务,减少企业和群众“重复跑”的次数,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针对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多头管理、审批难、共享难等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启动建设政务服务平台,将各已建系统分办的审批事项接入到一个系统中,建立一个数据中心、一套支撑体系、一个应用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服务资源,打通纵向和横向信息孤岛,做到数据汇聚、归集共享、一网通办、动态监管、强化分析,提高了办理效率。

建设无忧发展环境,全力保障人力电力

“供电不稳定,影响企业生产。”面对调研时企业提出的问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迅速带队走进省电力公司,围绕服务区内企业客户高质量用电需求,协调省电力公司启动电气及线路立项。双方以服务华为武汉研究所为切入点,共同商议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并加快推进东扩两个变电站建设、外线电力廊道的土建施工等工作。省电力公司随后立即启动电气及线路立项,明确提出,2020年6月前完工。近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还帮助20多家企业解决供水、融资、交通、政策申报等问题50余项。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创新机制,推进科技研发机构、“双创”服务平台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吸引优秀人才来区落户,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该区建设了“人才一卡通”功能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高层次人才扫码即可享受医疗康养、安居保障、子女就学、配偶就业、文体健身等10余项贴心服务。在该区努力下,4名黄鹤英才聘为江汉大学客座教授,7名江汉大学博士被推荐到机关和企业挂职;东风公司与市、区签订了三方人才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编辑:朱曦东】

(作者:宋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