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数,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我们告诉你

袁祉祯接受媒体采访。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4日讯(记者郭丽霞)时隔四年,中国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再次登顶。“#中国人的数学水平#”一度登上热搜,满分夺金的武钢三中学生袁祉祯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最新代言人。

奥数人才济济,湖北省队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近期四部委关于加强数学研究的联合发文预示着什么?“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之路能否复制?数学天才们将会进入哪些领域,推动科学发展?……带着这些疑问,长江日报记者近日独家采访了多名业内人士,为您揭秘“关于奥数,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湖北队奖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湖北省数学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人、华师数学学院教授陈传理 记者郭丽霞 摄

“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体能大赛,那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是一场智能大赛。”湖北省数学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陈传理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奥数竞赛目前仍然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选拔数学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陈传理介绍,从1985年中国队首次参加IMO至今,湖北省队共获得29枚奖牌,是全国获得IMO奖牌最多的地区;武钢三中共获得15枚奖牌,是全国获得IMO奖牌最多的中学。

他介绍了目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湖北队的选拔模式:每年在接到中国数学学会组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通知以后,湖北省都会作为其中一个赛区,按照通知精神,依靠地市来组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简称“数学联赛”)的活动。2018年,湖北省有近万名高中生参加了数学联赛,一等奖74名,最终23人入选湖北队。数学联赛的一等奖人数、省队人数都是教育部、中国数学学会根据各省联赛的组织情况和试卷复评的情况协商决定的。

湖北队队员都将参加奥数国家冬令营,冬令营模拟IMO考试,从全国三四百名学生中选拔出6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国家集训队队员通过为期8天的两轮考试,最终选拔出6名国家队队员,出征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四部委联合发文加强数学研究

袁祉祯接受媒体采访。记者彭年 摄

7月12日,科技部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数学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四部委的联合发文,迎来了数学科学的春天。”陈传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从数学竞赛中发现了许多数学天才,却难以产生真正的数学家,这一现象如今已被打破。近年来,数学天才们在省队、国家集训队、国家队、IMO各个平台里相互较量、相互交流,这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数学天才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今年,湖北省队派出包括袁祉祯在内的6名学生参加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使他们积累了国际比赛经验,为下一步学习指明了方向。

武钢三中校长程爱林认为,国家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搞竞赛,和高校在招生时更青睐有竞赛特长的学生,并不矛盾。奥数并不适合全体学生学习,竞赛生被高校看重的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既然有英才的存在,就要有英才教育,学校就应该尽到英才教育的责任,制订教学方案,帮助英才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特长发展,向高校输送祖国未来科研领域需要的人才。

昔日“IMO王者”已在改变世界

国际数学奥赛满分金牌得主袁祉祯。记者彭年 摄

采访中,多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奥林匹克竞赛尤其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高度重视,是因为数学是科学研究的总基础,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太重要。

今年9月,袁祉祯将与自己的好友尚鉴桥在清华大学“会师”,两人在武钢三中竞赛班学习时就是最佳搭档,经常一人出题,一人解题。2018年,尚鉴桥考取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武钢三中数学小组李逸帆被2019届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录取,物理小组陈启航今年也考进清华大学姚班,这些少年王者即将又一次组团追逐梦想。

昔日的IMO金牌得主如今都在从事哪些领域的研究?据了解,除了数学领域,这些数学天才还活跃在计算机、金融、经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依靠他们的数学能力解决其他学科科研或者应用方面的难题。

长江日报记者电话联系到2012年夺得IMO金牌的武钢三中校友王昊宇,目前他正在清华大学读直博,专业为计算数学。他至今仍感谢奥数给他带来的发展机遇:“我有些偏科,如果不通过竞赛,恐怕很难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心爱的数学。”他说,他所读的专业研究的是算法,可以应用于工程上的大型计算。他希望博士毕业后能留在高校做科研,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传理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90年获得IMO金牌的武钢三中校友周彤进入北京大学,后来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湖北省黄冈中学校友、著名数学家袁新意是2000年IMO金牌获得者,2015年曾与北大数科院校友一起将数论与几何统一,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起了数学界轰动;武钢三中校友、1995年IMO金牌得主朱辰畅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

陈传理说,通过数学竞赛选拔精英、并对精英因材施教,是祖国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承认天才的存在并因材施教

学校应建立特殊人才培养模式

“奥数只适合少数人学习,是业内早已达成的共识。”陈传理说,奥数只适合那些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孩子。我们要承认有天才学生的存在,通过数学竞赛发现这些天才学生并因材施教,培养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科技发展所需的顶尖人才,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进步。

陈传理介绍,奥数竞赛与高考题型完全不同,要求学生在为期两天、共9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做6道题,每题平均用时一个半小时,学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动笔,因为他需要明确题意,对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和熟悉的小问题,再逐一想办法解决,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要求极高。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反应特别快、接受能力强,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武钢三中奥数教练邓晓介绍,学校通常这样选拔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有浓厚的学科兴趣,各学科基础扎实并学有余力,有良好意志品质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学科特长。在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以后,学校适应特殊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开设学科选修课,教师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义务陪伴和帮助想要发展特长的学生,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陈传理认为,基础教育学校应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和精英,靠课堂教学明显不够,须建立长期长效的机制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编辑:符樱】

(作者:郭丽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