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版画刻下了长江里的鱼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29日讯  近日,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澳门举行。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开展的《守护长江精灵 印记濒危鱼种》项目,获得该项大赛的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成为近11年来湖北省唯一获得大赛该类别一等奖的高中学校。

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是亚洲规模最大、参赛国别最多的青少年科技类竞赛活动。大赛的终评活动期间,展示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港澳台地区的35个代表队,以及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成果。武汉市第十二中学的《守护长江精灵 印记濒危鱼种》项目在众多成果中获得了青睐。

“《守护长江精灵 印记濒危鱼种》项目的开展,其实与学校的一个摄影社团有关。”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教师柳娜介绍,2013年,学校成立了“光影社”,师生们用摄影的方式记录武汉,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2017年暑假,学生们走进中科院水生所,看到长江里丰富的鱼类标本。根据水生所资料,整个长江水系,包括各附属湖泊,共分布有鱼类350种,但现在这个数字正在急剧减少。男生肖易说,除了已经消亡的白鱀豚和濒危的江豚外,长江里还有很多鱼类是“沉默的消亡者”。

2018年3月,十二中的美术老师、地理老师和生物老师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带着高一年级的200余名学生,一起做起了《守护长江精灵 印记濒危鱼种》项目。师生们一同将长江的濒危鱼种整理出来,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每个鱼类的特性。师生们选择了版画这种容易复制的艺术形式,他们将鱼的样貌刻在木板上,涂上油墨,拓印成版画。2018年一整年,师生们共制作出了120余种鱼类版画,每幅版画作品旁都有一张“印记长江鱼类”的表格,记录珍稀鱼类的“身份信息”。

在研究长江鱼类、制作鱼类版画的过程中,老师们带着大家来到滠口、汉口江滩等地,观察鱼类的生存环境,使学生们有了不少收获。他们发现胭脂鱼小时候和长大后的样子完全不同,也了解到圆口铜鱼产漂流性卵,人工繁殖非常困难。学生许元喆说:“世间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种鱼类的消亡也会影响整个生态链。”

2018年11月,十二中师生们还带着自己的版画来到园博园内的长江文明馆中布展,邀请市民现场涂刷油墨、印制长江鱼种版画,向市民们讲解湿地生物保护的知识。“生长在长江边,武汉的孩子应该更了解长江,对长江的生态保护有更深入的探究”,江汉区教育局科教站教研员程慧说,《守护长江精灵 印记濒危鱼种》项目培养了学生们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用实际行动促进了社会对濒危长江鱼种的关注。十二中还成为了湖北省自2009年以来唯一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的高中学校。(记者刘嘉 通讯员柳娜 宋骥)

【编辑:朱曦东】

(作者:刘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