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明蕾:择专业打破“常理”是一大进步丨长江评论

梅明蕾

由本本教育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等教育机构共同推出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00后考生对专业的兴趣程度与未来就业收入无直接关系,未来职场收入并不被看好的如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等专业成为很多考生的首选。

此次报告具有普遍代表性:参与了高考志愿测评的77.2万考生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62个市、县。与以往的志愿测评不同,该系统无关分数,仅从学生兴趣和能力出发,来评估、匹配专业的适合度。由此形成的高考志愿精准研究报告表明,00后考生的专业兴趣正倾向于打破大众认知“常理”,与家长偏好和世俗“标准”拉开距离。

考生选择专业的“常理”,应由社会一般价值取向所规定,并不同程度地构造了对考生有支配权的老师和家长的心理定势,从而间接影响着考生的专业选择。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当然是“一心为考生前途着想”,只不过在一些家长的理解中,所谓前途,最终要落脚在职业收入上。所以一些家长盯着社会上那些高收入行当,有时忽视了考生兴趣爱好、特长秉赋,更不会关心考生看似不着边际的人生梦想。

如此“常理”造成的社会景观历历在目:被视为今后能赚大钱的专业,如金融学、保险学、工商管理、投资学、精算等,考生趋之若鹜,相关院系人满为患;而薪资期望不高的人文专业,如历史、文学、文博、考古学等,则少有考生问津,甚至多数学校有“招不满”的呼声,专家有后继无人的警示。

问题在于,考生的兴趣、特长被压抑在这“常理”之下,考分稍高的考生,不管他们先前做着文学梦还是航天梦,都被要求“进军金融界”。本人痛苦不说,未来社会的畸态也是明摆着的事。

记者从这次调查报告中发现,一向冷门的历史学、文博学、考古学,竟然挤进学生最感兴趣人文专业榜单前三;而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金融学、投资学等曾经广被看好的专业,却被归入考生最不感兴趣榜单。起码表明,00后考生选择专业开始突破与就业收入挂钩的思维定势,而首先着眼于自己的兴趣或擅长。

事实上,专业本身无高低贵贱之分,条条道路通罗马,各行各业出状元。世界是丰富的,人才是多样的。各人的前途得由自己做主。只有当每个人都尽可能清楚自己的所爱、所长,并以此为基础来谋划自己的明天,人生的幸福指数才可能直指高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本才会更低。(作者为武汉资深媒体人)

【编辑:朱曦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