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黄家湖大道,你还能认出来吗?

漫步黄家湖大道人行道,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黄家湖和荷塘。记者韩玮 通讯员 高宏建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7月30日讯 7月30日,走在武汉江夏黄家湖畔,黄家湖大道宽敞大气,两侧绿化郁郁葱葱;沿线曾经林立的高压电塔不见踪影,湛蓝的天空纯净清澈。由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承建的黄家湖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及道路提升改造一标工程完成最后一道工序,道路标志、标线施划完成,标志着黄家湖大道及地下综合管廊具备交付使用条件。

刷黑一新的黄家湖大道 记者韩玮 通讯员 高宏建摄

武汉黄家湖大道北连三环、南达四环,项目经理李春言介绍,改造后的黄家湖大道,8公里路面从此前的60米拓宽至100米,双向6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两侧种植20米宽绿化带;在道路东侧绿化带下方的地下8公里综合管廊和高压电力隧道则将沿线所有高压线和各类管线“收入囊中”,防止“马路拉链”。

过去,黄家湖大道两旁的高压铁塔林立,8公里的道路两旁林立着97座高压铁塔,平均算下来,不到100米就有一座铁塔。如今,道路沿线林立的高压电塔及所有管线,全部入地敷设综合管廊。“黄家湖地下综合管廊是武汉市首条已投运的长距离综合市政管廊。综合管廊长6公里、宽14米、高5米、开挖深度9-12米,为三舱结构,入廊管线包括电力、通信、给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等六种管线,目前已经通电运行。”

地下综合管廊 记者韩玮 通讯员 高宏建摄

30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从绿化带内的一处检修通道进入已建成的综合管廊,里面的空间足可以跑小汽车。李春言介绍,综合舱管廊宽达6.3米,高5米,如果算上电力舱和燃气舱,管廊总宽度达到14米。综合舱中间被架起的管道内是自来水,一侧的墙体上布满电力电缆支架,上面放有10千伏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

据悉,地下综合管廊内线路中将配备巡检机器人,检修、维护实现智能化。巡检机器人所携带的摄像头可以将地下管廊中高压电缆的情况实时反映到控制中心,如果出现管廊漏水、气体超标等情况都可以进行预警,地面可以及时掌握情况进行研判。工人下到管廊中进行检修时,地面人员也可以通过监控进行操作规范的指导。

项目刚进场时,黄家湖大道路面严重破损20多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堪称“搓板路”。而如今整条道路已焕然一新,刷黑的道路宽敞平坦,道路两旁种植着各种乔木和灌木,像是一片片小森林,沿着绿化带的步道徜徉,让人心旷神怡。

黄家湖大道彩色人行道 记者韩玮 通讯员 高宏建摄

据了解,黄家湖大道景观绿化面积约4.1万平方米,种植单株植物2000余株,常绿草坪4万平方米。绿化种植上,乔木以法桐林与香樟林为骨架,地被以常绿草坪为基底,以鸢尾、玉簪等宿根花卉为亮点,打造简洁大气的乔草空间。隙地端头处点植乌桕、三角枫、朴树等特色精选树种,配以景石、木本花境、红枫等加以丰富,营造出“大林、大绿、大尺度”的景观环境。局部点缀特色花境和时令花卉,让黄家湖大道不仅看得到绿水青山,还可以看到城市美丽天际线。

黄家湖大道航拍图 记者韩玮 通讯员 高宏建摄

黄家湖大道改造完工后,沿线居民前往汉阳、黄家湖西岸、江夏将更加快捷便利。此外,黄家湖、白沙洲片居民也可通过黄家湖大道、烽火路,与新建的杨泗港大桥、南湖大道相连,快速通往汉阳、光谷。大道一侧还有8号线黄家湖地铁小镇站和军运村站,今后此区域市民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

相关链接

没有图纸,像工兵扫雷一样摸清地下“蜘蛛网”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高峰期,700余人同时奋战,60余台挖机、吊车、钻机等大型设备轰鸣,150台渣土运输车往来穿梭。历时211天,项目完成6095根支护桩施工、68万立方米土方开挖、6万多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地下综合管廊,管线已入廊 记者韩玮 通讯员 高宏建摄

“施工沿线布满11万伏的高压线,就像‘定时炸弹’悬在我们头顶。”项目生产经理徐国华说,“高压线6米范围内都属于高危区域”。

项目在临界距离设置绝缘绳,划出警戒线,架设射频警示器,实时监控预警。指定专人专车施工,全程旁站,全线巡视。此外,针对高压线下特殊环境施工,项目多次邀请国家电网专家为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讲授电力安全知识。

原黄家湖大道修建时间久远,缺乏统一规划,给排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等多条管线在地下构成一张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蜘蛛网”。

没有图纸,只能靠人实地勘察,就像战前侦查,没摸清阵地状况前不能轻易出兵。“我们就像扫雷工兵,每隔一段距离挖一条探沟,将每类管线的排布搞清楚。”徐国华说,“每个人的神经随时都绷得紧紧的,稍有闪失就会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黄家湖大道作为交通主干道,车流量大。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采取倒边施工,预留道路和修建便道,分阶段编制交通疏导方案,安排专人值守,尽量减少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还记得2017年7月,测量小组顶着烈日在荒地勘测;2017年12月,一工区冒雪浇筑25节段管廊顶板;2018年1月,三工区在零下7摄氏度的雨雪中安装水泵……

“项目70%的员工都是‘88后’,进场之初,业主对项目团队心存质疑。”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兵表示,“行动是最好的证明,大家憋着一股气,再苦再难也不喊累,这群年轻人用非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兑现誓言。”(记者韩玮 王慧纯 通讯员李健 熊延伟  陈朝阳 樊祥叙 高宏建 王致远)

【编辑:刘思】

(作者:韩玮 王慧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