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都应当有“武汉标准”| 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一批绘以黄鹤楼彩色图案的井盖,近日在武汉市江岸区投入使用,成为突出武汉本土文化元素的一大亮点。事实上这种井盖早在去年就在武汉部分城区投入使用,而据市水务局称,迄今全市已更换排水井盖5800余套,在保障城市排水安全的基础上,道路井盖整体面貌初步改观,井盖沉降、异响、井盖周边破损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刚刚完成安装的彩绘井盖。见习记者王怡人 摄

从媒体公布的道路井盖照片看,除了井盖的文化气息,更令人提神的是井盖与道路严丝合缝,两者之间的高差几乎不存在。可以想像,各类车辆从井盖上辗过,不会产生“哐当”声响,乘客也不会有上下颠簸的感觉。

道路井盖的变化,折射了武汉城市建设上的进步。过去“一个井盖一个坑”,开车的、坐车的从上面过去真的有点受罪。从去年开始,武汉把道路井盖当成一个重要问题,有关部门花力气进行整治。现在看来,整治井盖已经见到实效,一是井盖施工成了一项独立工程,相应的施工机械也引进来;二是井盖工程质量标准提高了,实现了井盖与路面零高差,城市路况得到改善。

“零高差”成了武汉井盖工程的质量标准,这种进步的可能性,其实存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方方面面。比如人行道,武汉人行道地砖似乎总是“粘”不到地面上去;又比如地铁站小广场,有的花坛因为地面沉降而扭曲、开裂,大理石面砖似乎总是“贴不住”。类似情况理应纳入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范畴,得到一体的解决。

这些质量问题的存在,可能有着各种原因,看起来似乎是施工标准与质量标准缺失。实际上业内人士都知道不缺标准,施工标准不缺,质量标准也不缺。比如原建设部1991年出台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据称规定井盖与路面高差不得大于5毫米。但山东聊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2014年规定,井盖与路面高差限定在1厘米内。而在一个专业讨论群里,有人认为应当是两三公分,有人认为是一两公分,还有人认为“井盖略低于路面即可”。这似乎表明标准因人而异,有标准但并没有认真执行。

武汉是一个志存高远的城市,现在正致力于建设“三化大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理应有自己的高标准。城市建设本来就应当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上就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国家有标准的,武汉应当在执行上下功夫;如果国家标准不够高,武汉应当立起更高的标杆。在城市发展目标上,在市政工程建设上,武汉要敢于适用最高标准,在世界范围找准自己的定位,对标先进标准,像家庭装修那样把城市建成世界一流。

但与其说这是一个质量标准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如何落实标准的问题。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我们的主要问题是施工、验收不按标准来,有工程没验收。城市建设质量标准何以落实难,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然后对症下药,尽快把质量标准从纸上落实到日常建设的细处。

【编辑:彭向东】

(作者:杨于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