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企业国内首试这项新技术,施工“效率高、动静小”

中交二航局预制的马蹄形综合管廊管片 王欣摄

双模掘进机的悬臂龙门进行首环管片吊装 王欣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6日讯 先在工厂内预制生产,再运至现场一边掘进一边拼装,像修地铁盾构隧道一样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已成现实。近日,由在汉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成都北改线B标段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现场,随着管廊专用拼装掘进机成功顶进,首环地下管廊拼装成环。这标志着国内首次采用分片预制、掘进机装配一体化施工的一种全新的地下综合管廊建造技术诞生,城市综合管廊施工进入模块化时代。

地下综合管廊是将城市给水、供热(冷)、电力、信息管线等众多管线集中在地下七八米的管廊内,可避免道路反复开挖的“马路拉链”现象,延长管线使用寿命。

据了解,传统的方式是明挖基坑、现场浇筑,还要打支护桩,再回填,动静较大,若在中心城区建综合管廊,会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而该项目的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在工厂内预制,预制率达100%,采用了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5项专利,并在国内首次采用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其借鉴了盾构及顶管施工技术原理,集土体开挖、移动支护、管片安装及回填等功能于一体,就好似地铁盾构隧道一样边顶边挖边拼装。该设备适用埋深达8米,完全满足一般城市综合管廊施工要求。相比传统的基坑支护现浇,新装备和工法工效提高两倍以上,施工作业人员减少一半以上,仅取消基坑永久支护工程造价就可节约5%,且大大减少建筑垃圾,对路面交通和环境影响小,安全风险也大幅降低。

新综合管廊创新采用“马蹄形”断面结构形式,较传统的矩形断面结构受力更合理,不仅构件尺寸更小,并且通过增加竖向隔墙,可实现单仓变双仓,双仓变三仓。新综合管廊接头处采用止水橡胶密封止水,设计使用寿命可达100年。管廊整环重量相比传统矩形节段预制管廊结构重量减轻了40%。

参与管廊专利研发的中交二航局成都城建公司总工张世奎表示,这一新技术“效率高、动静小”,对城市的影响较小,因采取工厂化预制,也更环保。

对此,武汉市城建委海绵城市与综合管廊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武汉已完工及在建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达11个,包括武汉中央商务区、天河机场三期、光谷中心城等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已完工总长达15公里,今年底预计将达到90多公里。采用预制拼装新工艺生产的综合管廊的总造价较传统方式高10%-20%,目前的项目中还未引入这一新工法,不过已有本地企业开始生产装配式管廊。该人士坦言,这一新工艺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对环境和城市交通的影响,未来不排除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建设中,引入这一新工艺。(记者韩玮 实习生游宇 通讯员马婧 杨春雪 陈嘉伦)

【编辑:朱艳琳】

(作者:韩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