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教材强化国家主权意识,注重史料实证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2日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杨学工)武汉市于2016年9月开始在七年级试用部编《历史》教材,截至目前,初中各年级已全部使用部编教材。谈及新旧教材的变化,来自一线的历史教师表示,新教材强调主权意识,强化国家意志,注重史料实证,时序性编排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坚持唯物史观,凝练核心素养

汉阳区兼职历史教研员、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历史教师徐元明介绍,部编教材强调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系统性。编排方式则采取点线结合,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比如事件、人物、历史现象等,“线”是历史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基本规律。从结构来说,使学生既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又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史事有所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部编教材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坚持唯物史观,凝练核心素养。”徐元明说,新教材每课以正文为主体,辅以功能性栏目,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

更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培养

部编教材有部分增添、删减内容,比如九年级上册《封建时代的欧洲》增加了《西欧庄园》一课,因为在欧洲,庄园制经济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典型特点。在编排上,将《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放在了下册。八年级上册增添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八年级下册增添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这样的编排是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徐元明介绍,七年级的教材以历史地图、原始居民等史料为依托,多方面印证南海诸岛的归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强化国家主权意识培养。

更注重国际视野教育

此外,《历史》教材更注重国际理解教育。在世界史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个地区、各主要国家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部编教材培训过程中,教育部专家特别强调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尤其要注重史料的实证,不要选用似是而非的史料。”徐元明介绍,新材料在史料选用上非常严谨。我国古代汉朝发明家、文学家张衡和他的地动仪,就从新教材中删除。因为地动仪从未出土过实物,此前课本中的地动仪图片,只是考古学家根据古籍记载所造出的模型而已。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武汉市2020年新中考的临近以及新高考的实施,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会随之提升。徐元明说,老师们的备课和教学教研态度会更加认真,在备考上也更加谨慎。对学生而言,要学好历史,一是要认真阅读历史教材,包括历史图片、地图、史料、课前导读、课后习题等。二是要把握和理解历史发展的认知规律。三是要做好历史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四是要有大历史观,适当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籍,拓展历史知识面。

新课文藏着我小时候不知道的“新科技” ,也留下了影响我们几代人的经典名篇

小学《语文》开学上新啦!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古诗文大增

《道德与法治》教材大幅增加宪法内容, 让法治理念深入孩子内心

【编辑:朱曦东】

(作者:杨幸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