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江汉“水务蓝”四立生死牌 杭建权:龙王庙“守堤人”传承抗洪精神

杭建权(左一)与保安队员一同巡堤

8月24日中午,烈日炙烤江堤。皮肤黝黑的杭建权带领两位保安队员,沿着2公里长的江堤江汉段巡堤查险。“虽然今年水位到达26.46米即回落,水势不算大,但巡堤工作却一刻不能放松。”这位52岁的闸口责任人说。

龙王庙大堤位于长江、汉水交汇处,外无岸滩依托,内有繁华闹市,是武汉防汛险中之险、重中之重。1996年,杭建权因洪水与龙王庙结缘;8年后,他成为龙王庙管理站的管理人员。自此,他与其他江汉水务人一道,以“水不退,人不退”的意志筑牢大堤,堤上那一抹抹“水务蓝”,更成为守卫一方百姓的“保护色”。

23年前与大堤结缘

锻炼过硬“五到”本领

龙王庙大堤展板上,记录着此地历史几大最高水位,其中,1996年的28.66米排名第四。这一年,六百集团职工杭建权被当时的江汉商委抽调,成为防汛抗洪抢险队队员;也是这一年,他见证了李萍等防汛人,第一次在龙王庙“生死牌”上庄严签名。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精神感召下,时年29岁的杭建权同其他队员奋战在抗洪一线,共御洪水。

2004年,杭建权进入龙王庙管理站负责巡堤查险工作。只要轮到他值班,他都会24小时待在江堤旁的值班室里。当江水超过25米设防水位时,他昼夜不间断查看水情并汇报情况。观察近堤水面有无漩涡、感受脚踩土层是否松软、倾听水声有无异常……多年来,巡堤人员“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到”的必备技能,杭建权早已驾轻就熟。

“杭主任常常叮嘱我们巡堤的注意事项。”说起杭建权的认真劲儿,保安队员胡镜亮深有感触,“虽然有时‘很唠叨’,但句句都是关心。大热天里,他还会搬来冰水给大伙喝。”

“生死牌”上庄严承诺

誓与大堤共存亡

2016年7月6日,龙王庙段水位达28.37米,超警戒水位1.07米,没过了镇水石碑和防汛闸底板,龙王庙封闸。继1996年、1998年、1999年之后,龙王庙闸口第四次竖起“生死牌”,当时的入党积极分子杭建权主动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那是我工作12年来,头一次碰上这么大的汛情。”杭建权说。

为确保大堤安全,杭建权带领班组队员24小时不间断巡查;协调江堤外鲍家巷到鄂四码头7个闸口的值守,备足石料等防汛物资……“当时值班室一楼水淹过了桌面,我就把楼下电源关掉,搬到二楼继续值班。”杭建权说,龙王庙封闸一个月,他就在堤上待了一个月,脚泡得红肿仍坚守一线。

“生死牌就像一种信仰,守堤就是我们水务人的责任和使命。”杭建权说,如果有下一次,他还会义无反顾地签名,“可我更希望,这种机会再也不出现。”

龙王庙“险点”变“景点”

抗洪精神代代相传

“现在的龙王庙,已经从‘险点’变成了‘景点’。”杭建权说。

1998年洪水过后,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对全长1080米的龙王庙险段,按照“扩宽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的原则,扩宽南岸嘴,加固汉口驳岸,实施铰链沉排和隔渗墙建设,让龙王庙堤防得到加固。

“以前的老式闸条被钢闸门、拼装式防洪墙逐渐替代,像1996年那样,大伙肩并肩在齐腰深的江水中铺沙包的场景,如今已很难见到了。”杭建权说。2000年,龙王庙景区建成,通过龙王庙闸口,市民可以一览两江交汇的盛景;2005年,龙王庙被授牌为武汉市第三批爱国教育基地,这也是当年全国唯一以抗洪精神为主题的爱国教育基地。

现在的杭建权除了日常巡堤外,还要负责接待参观龙王庙爱国教育基地的学生和游客,并做好卫生、安全等景区管理工作。“虽然现代化的防汛手段让我们远离了生死威胁,但我希望‘生死牌’上凝聚的抗洪精神能一代代传扬下去。”杭建权说。

【说跨越】

江汉区是老汉口发源地,两江交汇,依水而立,因水而兴。按照“长江大保护 谱写新篇章”总要求,以“四水共治”、河湖长制为重点,以水体提质攻坚为突破,江汉区坚持“发展、绿色、民生、创新”的思路,全面推进水务改革发展,在完善城市防洪体系、提升城市排涝标准、优化城市滨水环境、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等方面成效显著。

系统、科学、依法治水,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江汉区城中湖泊水质全面达标,水环境优美宜人,水文化底蕴充分彰显。2012年起,该区连续6年在市湖泊保护综合管理考核中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建设“精致江汉”,江汉水务人全力、全速、全域推进水体功能品质提升,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等持续优化城区面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曹欣怡 朱素芳

【编辑  张操】

(作者:曹欣怡 朱素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