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测绘工程师冯大伟和他的“极限体验”

1

很遗憾,见到冯大伟的时候,他不在测绘现场。

他的那些“极限体验”只能听其口述了。

2

冯大伟是干水利测绘的,在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工作。

没有可靠的测量数据,任何水利工程都只是空中楼阁,无从建起。冯大伟的工作,就是把用脚丈量过的大地,转化为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数据。

15年来,早起清点仪器,晚归回收仪器,导出数据,制作成图。

两江四岸、湖泊港渠,遍布他的足迹。踩进泥泞湿地,迈过水湾河沟,爬上陡坎高坡……他的那些“极限体验”,不为人知。

3

2007年夏,严西湖测绘。

为了躲避高温,早上七点不到开始测量,没一会儿浑身汗湿。衣服黏在身上十分难受,冯大伟找到阴凉地,把衣服脱下后拧干。

旁边,有同事中暑了。冯大伟心里发急,想搭把手照顾同事,又放不下手头的工作。

这次的工作,测绘量很大,为了获得“三线一路”保护规划中需要的具体数据,所有的测绘人员都要在比人高的芦苇地里穿行。

芦苇地是一片湿地,蚊虫肆虐,长衣长裤外加深筒胶鞋的冯大伟把自己包裹严实。如身处蒸锅,冯大伟不断深呼吸以缓解胸闷。一天下来,泡在胶鞋里的双脚,白得发皱。“衣服上全是汗,臭得要命”,冯大伟笑着说,那次测绘完,连自己都嫌弃自己。

4

2010年冬,蔡甸西湖泵站排涝主引水港渠综合整治测量。

大雪裹地,冯大伟沿着港渠进行水准观测,一脚一脚踩过去,雪一抔一抔灌进胶鞋里去。

“很快,袜子湿透了”,冯大伟说,双脚浸在冰水里的滋味,他的感受并不真切,因为已经被冻得麻木了。中午脱鞋的时候,两只脚比胡萝卜还红。

两天下来,冯大伟和同伴走完了长达18公里的四等水准路线(水准测量的等级,有一到四等),测量结果达到所需精度。

5

2016年,青山大桥20#墩围堰水下地形测量。测量船无法进入,对桥墩围堰内地水下测量只能人工施测。冯大伟自告奋勇,和队友从桥墩顶部慢慢挪向水面的简易支架。

穿着救生衣,冯大伟和队友分别背着测深仪和电瓶。从桥墩顶部到简易支架,共有20米高差,可供他们位移的宽度还未过脚长,每挪动一步都胆战心惊。唯恐一步踩空,连人带仪器落入江中。

“不敢往下看是真的,只能屏息静气保持平衡”,冯大伟坦言,这次的经历让他有些后怕。

去往测绘目的地的路上,如走平衡木。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供图

6

总结这些年来的“极限体验”,冯大伟还写了一首打油诗:一年四季野外行,冬冻夏烤折腾人。风餐雨饮家常饭,测绘测量记初心。

因着这份初心,冯大伟打好每一个点,画好每一条线,检查每一个遗漏,判对每一个图斑,收获硕果累累——

东沙湖连通渠工程测量,获得湖北省优秀测绘工程鼓励奖。

青山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测量,获得武汉地区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青山港二号明渠工程测量,获得武汉地区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汉江汉阳江滩防洪综合整治工程,获得武汉地区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天天跟泥土打交道,有谁比咱们更了解武汉的水陆地形吗?”冯大伟挺自豪,“咱测绘人多接地气啊!”(记者黄师师 见习记者王怡人)

【编辑:彭向东】

(作者:黄师师 王怡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