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头条】在世界史坐标下看清楚中国为什么是中国


长江日报记者李尔静

在今年出版的历史类书籍中,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算得上别具一格。他是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出版过多部“中国通史”类型的作品,如《坐天下》等。但对比起前作,《简读中国史》明显要更有“野心”,把中国放到世界历史的框架中去解读,“只有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中,我们才能看清中国的特点”。

在“丝绸之路”之前还有一条“青铜之路”

《简读中国史》的核心观点是,“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产生的。”这个出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的思想,张宏杰也是推崇备至。

在提到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为什么会诞生在河南时,作者认为,河南作为“中州”,方便与周边文化交流接触、互通有无,久而久之,河南地区迸发出了独有的先进性。同时,河南是一个平原,四周没有天险屏障,来自周遭的挑战与压力极易影响河南的生存,这使得“中州”人民不得不训练出强大的应战能力。既然要应战,就必须建立起高效有序的管理系统来调动全体人民,因此也催生出了夏王朝。

在分析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时,作者提出,在丝绸之路之前,东西方还存在一条“青铜之路”,青铜冶炼技术、羊和黄牛等家畜,以及主食小麦,都是沿着这条路,从中亚传入了中国,从而大大激活了中国的生产力。

虽然肯定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但作者坚决地反对“文明西来说”。作者认为,“在这些物种和技术传入之前,中国本土文明的基本特点和性格已经完全形成了。……这些新技术不但没有改变中国本土文化的基本特点,相反,还刺激了其独特发展。”

中国人重视集体、尊崇老人,源于农耕定居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半封闭模式的,由高原、草原、沙漠包围着一大块肥沃的内陆土地,这种地势非常适合发展农业,也非常适合定居。因此,我们的祖先早早就在黄河两岸安居下来,种植采集、男耕女织。这样的生产方式,突出了“老人”的重要性。因为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如何防范洪涝、如何预兆丰年,这些生活技巧,往往都是经验的总结。年纪越大、见得越多的长辈,越是有权威。

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崇老”的社会,在日常里,我们强调“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代际冲突中,我们要求下一代人绝对的服从;甚至在精神信仰上,中国还发展出了独特的祖先崇拜。上到天子,下到庶民,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表现得格外敬仰。

农耕与定居还衍生出了中国的另一个文化特征,那就是集体主义。7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的姜寨遗址里,就发现了非常具有集体主义特征的房屋建筑。全村100多座房子,分为5组,都围着一个大广场建立,并面向大广场开门,这无疑会使相当一部分房屋采光不好。这种建筑布局说明了原始村庄的一种集体主义价值倾向:为了全族的团结,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放弃生活上的舒适。

中国文化为什么重视集体?农耕文明最畏惧的就是“天灾”,而抵御天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人多力量大”。农耕文化催生出了中国人重集体、重血亲、重家族的性格,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大一统而欧洲分裂,是自身文化决定的

作者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分析,为什么中国是中国,欧洲是欧洲。

中国会成为一个大一统国家,是文化决定的。中国的农业文化非常早熟,人口增加也很快,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出现了部落攻伐。周王朝的“分封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随着周王室的衰落,中国又陷入到列国纷争。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依靠强大的中央力量,建立起级别分明、管理有序的统治模式,才能镇住不同团体之间的利益之战。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的黄帝选做了“出场第一人”;东周时期,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认为“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中国会成为大一统国家,并不是因为有黄帝的涿鹿之战,并不是因为有周礼安邦立国,也并不是因为有秦王朝的“横扫六国”,而是实实在在发源于自己的文化基因。

同样,欧洲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就再也没能统一,也是自身文化发展的结果。欧洲文化的根源是希腊文化,希腊原始部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但由于希腊的海岸线很长,退败的部落可以泛舟出海,找一块新的定居点,再建城邦。这种星罗棋布的城邦很难统一管理,古希腊人也就没有形成大一统的观念。

中国文明并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明,但是中国后发而先至。在西周时期,中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整饬的封建制度,比欧洲早了近1800年。此后,中国又率先在世界上建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同样比欧洲早了近2000年。

一方水土诞生一方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是由它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汇集而成的,无所谓对错。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简读中国史》的开篇和结尾,作者反复咏叹这8个字,吐出了心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决定了它的大一统趋向。而儒家精神的强毅进取,中国人个体强大的竞争能力,已经在改革开放40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大一统的框架下,我们应该可以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充分激活整个社会的活力,在每个人更幸福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更强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