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谈新作: 为那些不值得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

长江日报-长江网9月24日讯(记者周满珍)作为首届武汉文学周首场活动,24日,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携新作《致江东父老》作客江汉大学清源书店,分享新作背后的故事。

《致江东父老》是鲁迅文学奖得主李修文继获奖作品《山河袈裟》之后的全新散文集,全书约20万字。收录了他在《收获》同名专栏发表过的《三过榆林》《我亦逢场做戏人》《女演员》等十几篇散文。与《山河袈裟》一样,《致江东父老》书写的对象亦强调人民性,书中有民间艺人、与孩子失散的中年男人、过了气的女演员、流水线上的工人……李修文写下了他们的力量、勇气,情义,并在封面上郑重写下,“为世上那些不值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书名源自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

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新作《致江东父老》

李修文说,新书《致江东父老》受到项羽影响,“大家都知道失败英雄项羽不肯过江东,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典故。在写作中,我会不自觉地期待荆楚风格的复活。我希望能从美学上恢复《天问》《山鬼》的传统,我也希望从气质上,能写下一个个像项羽和屈原那样决绝的、能在现代生活中伴随我们往下走的人。”

楚文化对李修文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小时候生活在钟祥农村,听过看过很多戏,有楚剧、鼓戏等,“一到农闲,戏班子就来。即使是乡野小戏,也有动人心魄的力量,尽现中国古典语言修辞之美,因此我的写作也受尽戏曲影响。我甚至觉得,小时候看过的《卷席筒》中的仓娃,就是中国版‘小王子’。 ”

为那些不值得一提的人或事建一座纪念碑

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李修文

李修文坦言,《山河袈裟》的篇幅比较短,“很多都写在旅途上,有急就章的味道,像念经做的功课,面对自己,冷暖自知。”但写《致江东父老》时,他开始有种不满足,想涉笔更加广阔的人生,写到人生幽微的深处。“我赞美了良善,但良善的具体体现形式,比想象中复杂。我赞美了热烈,但热烈终将走向冷场,灰心。”他认为中国文学的魅力,恰恰在于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最后落个白茫茫真干净。他说,这种从热烈到枯寂,是中国文学的极致魅力,也是他奔走祖国山河的十多年,自己也体验过的巨大的孤寒。“人和人互相不能安慰的时候,如何找到安慰?因此,《致江东父老》里的文章都比较长,并且必须长,才能让活跃在里面的小人物,在向前奔流时候,携带两岸的泥牛、荒草,甚至落水的人,泥沙俱下,变得更丰富、客观、冷静。”

为此,写完《山河袈裟》之后,他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合适的语感、合适的心境,才动笔写这本书。此前,他不断读《古诗十九首》,让自己入戏,“每次读,都能在荒草丛中,倾倒的葡萄架下,沦为废墟的阁楼上,看到一座圣殿,一座普通人情感的圣殿,很神奇”。

富有故事性的散文,独创修文体

李修文年少成名,创作旺盛时,一年在《收获》杂志发表两部长篇。很快,他的个人生活和创作遇到巨大的问题。作为知行合一,生活和写作需要彼此坦露映照的写作者,他写不出来了。为了求生,从小喜欢戏曲的他,开始影视剧本创作。他为自己找到了活路,也从一个活在书斋的人,走向广袤的人间。混迹于各个剧组,其间遭逢的人事,让他有了新的写作动力和热情。

《致江东父老》中的《女演员》一篇便来自于这段经历。一个处在人生最低谷的女演员和百无聊奈的作家相遇了,“就像只知求生的小老鼠,伸出了一半手,但又缩回了。我想写出人世间存在过这样的光亮,尽管那个女演员至死都不知道,她对我的生命所施加过的善意。”

李修文的散文富有故事性,在写作手法上打破了传统散文的写作方法,将戏剧、音乐、电影、小说等元素作用于散文,增强了可读性。因此,《女演员》在《收获》上发表后,还有评论家把它错当成小说来解读。

对此,李修文表示,自己在写作上只追求美学意义的真实,“我极尽采访之能事,尽可能地贴近人物而不是还原他。作家的责任是创造一种生活美学,安放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编辑:朱曦东】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