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胞子孙接力助学,台北黄陂同乡会26年返乡捐资不间断

陈达康为黄陂一中学子颁发奖学金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26日讯(见习记者余金兰)9月21日,台北黄陂同乡会的20名代表成员从台湾桃园机场出发,飞越浅浅海峡,抵达武汉天河机场。这段七十年前让父辈们辗转颠沛的路程,如今只需要两个半小时。

第一次回到在大陆的故乡,同乡会成员闵嘉梅难掩激动地说:“ 这是一种回家的感觉!”

1979年,由旅台黄陂同乡杨云清、潘焕文发起成立台北黄陂同乡会,并由陈绍平担任理事长。同乡会成立之初会员有30多人,人数最高峰时曾达到300多人,后来一些人相继去世,目前会员共有100余人。

40年来,同乡会联络旅台同乡为家乡赈灾、助学等累计511万人民币,其中捐建、改建学校9所,设立奖学金10个。1994年,台北黄陂同乡会首次回乡资助黄陂品学兼优的学生,至今已持续26年,从未间断。

子承父业

担任同乡会理事长

今年72岁的陈达康是首任理事长陈绍平之子,参与同乡会活动已有二十余年,多次返乡交流。他时而说着带些台湾腔的普通话,时而又冒出几句家乡方言。“一回到这里,家乡话便脱口而出了。”陈达康笑着说。

9月25日,陈达康带领台北黄陂同乡会一行人来到黄陂区第一中学参加颁发奖学金仪式,共计捐资助学62000元。

自2016年陈达康担任第六任同乡会理事长后,将每年每人捐赠500元的标准提高到1000元。他表示,如今大陆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十年、二十年前,500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每人拿出1000元或许也不算多,“但我们对家乡的感情不能断。”

随着第一代赴台黄陂长辈相继去世,同乡会里的人陆续减少了。发动下一代人参与、给予同乡关怀、增强凝聚力,是陈达康一直在努力的事。

现在的台北黄陂同乡会,每逢端午、重阳等节日都会进行聚会联谊活动,除夕时会举办团拜大会,平时也会组织庆生、疾病慰问。

一年一度的返乡捐资助学活动是同乡会里的“重头戏”,一方面是为了奖掖后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化这一辈人对家乡的感情。

“一定要让大家都回来看看!”陈达康深有感触,“我们这代人生长于台湾,但是身体里流淌着大陆的血。只有回来亲身感受,才能真正理解和继承父辈们的家乡情怀。”

子承父训

教育子女不忘故乡

在此次回乡的旅途中,陈达康与郑氏三姊妹一直在用方言交谈。其中,郑家大哥郑秀铎的黄陂话讲得最为地道。

84岁的郑秀铎现在是台北黄陂同乡会里元老级别的人物,其父亲是台北黄陂同乡会的创会成员之一。

14岁时,郑秀铎跟随亲属离开黄陂远赴台湾。父母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小便要求郑家姊妹在家时必须讲黄陂话,“我们是黄陂人,不能忘本”。70年来,郑家人乡音无改,仿佛响起家乡话的地方,才是家。

郑秀铎说起自己家的地址时,毫不含糊:“黄陂横店下郑家湾,在泡桐山附近”。

2017年,郑家姊妹在老家两个堂弟的带领下找到了父辈们的老屋。尽管弟弟妹妹离开家乡时尚未记事,但看到那间已经破败的平房时,却都倍感亲切,心头涌上一股留恋故土的酸楚。第二年,郑家三姊妹还是坚持要回老家看看,到达武汉当天连夜包车返乡。深夜,三人在荒芜的村落里没能找到“家”,只得对天寥祭,以慰乡愁。

二十多年前,父亲率先带着两个姐姐回到黄陂,发现家乡人民生活还很艰苦,当即把随身的戒指、手镯、项链都留给了在大陆的亲戚朋友。回来后,更是把平时节省的钱、能寄的物资,全部寄给大陆的亲人。在台湾的郑家人惦念家乡,大陆的亲人们也同样担忧着他们在外打拼是否辛苦,妹妹郑秀铭回忆起这段家庭往事,捂着心口说:“我们的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弟弟郑秀群也常常教育子女,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乡。家乡的故事、照片里的风景,让第三代的年轻“老乡”们也盼望着能够回到祖辈生活过的地方看看。郑秀群的儿子今年因为工作不能成行,但他很坚定,“我一定会回来的”。

子承父志

谨遵遗训接力助学

此次台湾黄陂同乡会的行程中,临时增加了一站——黄陂区横店一中。这是同乡会首次陪同白毅明前来颁发“白正亮奖学金”。

白正亮是同乡会的第四任理事长,在任期间,为促进两岸经贸交流、为家乡捐资助教不遗余力。2012年10月,他携次子白毅明在黄陂一中庄严承诺,他们资助30名家乡绩优学子将父子相承,世代永续。

1994年,白毅明在台湾一服完兵役,白正亮就立刻带着他回到大陆探亲,此后也不间断地带着儿孙前来。自白正亮先生2015年去世之后,白毅明便每年代替父亲回来捐资助学、探亲访友。

白正亮先生祖籍黄陂横店,所以“白正亮奖学金”除了奖励黄陂一中高考成绩优异的学子,也会捐助家乡横店一中10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

在台北黄陂同乡会中,接力助学似乎成为了一种传统。同乡会常务理事蔡勋逝世多年,但其子蔡国祥仍然坚持助学25年。常务理事陈世清十四年前曾预立遗嘱资助家乡学子到永远,在去年弥留之际,仍然不忘嘱咐子孙继续回乡助学。

造福桑梓,是长辈们的叮咛。常回家看看,是家乡人民的嘱托。“爱家爱乡,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也是父亲对我们的一贯教诲。”白毅明表示,他将延续父亲的情怀,也将坚守父亲的承诺。

【编辑  胡之皓】

(作者:余金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