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战车驾驶员录下发动机转速声,晚上边听边踩床板找踩油门的感觉

空降兵战车方队。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7日讯 在阅兵场上,空降兵战车如何做到整齐划一、毫秒不差?原来,在受阅官兵刻苦训练的同时,还有北斗系统、实时影像系统、激光卡距机等先进技术保驾护航。

按相关要求,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时,从敬礼线到礼毕线一共96米,战车要保持每小时10公里的等速前进,用时34.56秒。所有距离误差精确到厘米,所有时间误差精确到毫秒。

作为引导基准车驾驶员,1986年出生的武龙驾驶的是方队最前排靠近天安门一侧的战车,战车上还载着一名将军领队。“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他的动作直接关系到身后整个方队,容不得半点误差。

武龙介绍,为了保证在天安门前完美呈现,所有受阅战车驾驶员在训练中总是高标准要求自己。按照要求,每台战车的前后距离为10米,误差不超过25厘米,实际训练中他们将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

白天训练时,驾驶员们会用MP4录下发动机转速的声音,晚上躺在床上戴着耳机反复听,寻找转速的感觉。他们一边听,一边不停地脚踩床板,寻找踩油门的感觉。

此外,每台受阅战车上都装有北斗定位系统、实时影像系统、光学器材三套设备。战车下方均安装了摄像头,犹如轿车的“倒车雷达”。在第二路基准车上,都安装了激光卡距机。这些先进科技设备,进一步解决骑线、标齐、卡距、等速等难题,使受阅车辆整齐划一。

空降兵战车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一辆战车上,通常配备5人,他们是车长、驾驶员、炮长、载员和修理工。在战场上,所有人都在战车所属驾驶舱、指挥室、载员舱里面,均不露头。在阅兵场上,分列式中,3名官兵露在外面,位置从高到低依次是炮手、车长、驾驶员,载员和修理工则在舱内没有亮相;阅兵式中,载员也要亮相,且还是排头兵。

方队教练员刘玮介绍,车长作为指挥员,依托车载信息指挥系统,对情报上传下达,组织战车协同攻防;驾驶员负责安全驾驶战车,可以观察战车前方环境,还可处理比较简单的战车故障;炮手是火力主攻点,载员是火力补充;修理工则是技术保障。“这5个岗位是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关系,每个人的职责相对固定,但并非完全独立,大家都会掌握彼此的一些初步技能,做到随时补位。”刘玮说道。(记者胡雪璇 通讯员夏澎 王帅)

相关链接

驻汉空降兵受阅战车方队凯旋,他第一次抱起70多天的宝宝

【见习编辑:刘益谦】

(作者:胡雪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