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艺3.0时代,需要更多元的创意与表现形式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27日讯(记者耿愿)从《中国诗词大会2》《见字如面》领跑当年春节档,到之后《朗读者》迅速升温、抢占话题,文化综艺进入1.0时代;随后经过大量的“复制粘贴”,诸如《阅读·阅美》《诗书中华》《汉字风云会》等文化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2.0阶段的诗词、汉字与成语依旧是绝对主角,节目的表现形式无外乎就是竞技与朗诵。

历经2017年的火爆,文化节目在2018年初就进入3.0时代,表现依旧抢眼。从《国家宝藏》成为又一爆款,到《一路书香》《信·中国》《小镇故事》等类型更丰富的文化节目陆续开播,文博、探寻、非遗等成为文化综艺3.0时代的关键词。

文博、探索类成3.0时代关键词

2017年,是文化类节目井喷的一年。以央视为代表,年初接连上演的《中国诗词大会2》《朗读者》,年尾又推出形式独创的《国家宝藏》,无论话题度还是收视率,都火爆全国。湖南卫视推出了《儿行千里》,浙江卫视奉献了《向上吧!诗词》《汉字风云会》,江苏卫视也有《阅读·阅美》。年末的跨年晚会也大打文化牌,为一整年的人文热完美收官。

虽然大批文化综艺的出现弥补了荧屏不断缺席的文化属性,但大量同质化节目却也使得文化综艺失去了1.0阶段的色彩。发展到3.0阶段,文化综艺必然需要更多元的创意与表现形式。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类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令人耳目一新,也让文化综艺在诗词、阅读之外有了更多可能。深圳卫视的《一路书香》里,窦文涛化身书店老板,一路邀请各界大咖,结合“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以“户外真人秀”的形式探寻各地风土人情,引发观众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浙江卫视也将推出全专家团文化探索节目《小镇故事》,由“清华才子”李健携手来自不同领域的5位“高知学者”走进中国12个独具特色的小镇,探寻隐藏在时光中的文化瑰宝。还有湖南卫视的《百心百匠》,邀请到李亚鹏、柯蓝、李泉、吴晓波、老狼等名人精英探访民间匠人,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紧跟文博类的热潮,北京卫视将推出《我是故宫讲解员》,濮存昕、孙俪等明星都将竞争“故宫荣誉讲解员”的称号。自董卿转型制片人后,朱军也带来了自己的全新读信节目《信·中国》,这档节目可以视为1.0、2.0阶段文化综艺的延续,以“信”为桥梁,通过朗读的方式强化着中国文化。

95后年轻观众更愿意为“文化”买单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但事实证明,“年轻人”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95后也大有人在。某大型网站在做《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晓说》等一系列人文类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受众群体以85前和95后最多,尤其是95后观众,居然超过三成。

之所以如此,一部分原因是与人文类综艺的网络传播形式有关。比如2017年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等,最初走红的网站受众群体本来就是95后。加上后来的《国家宝藏》同样在该网站火爆,可以发现年轻观众并非是一群“娱乐至死”的“肤浅”群体,相反他们出人意料地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因此,如何留住年轻人,也成为文化类综艺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命题。在表达方式上,这些节目比以往同类型节目更“综艺化”,从节目形式到邀请嘉宾都增加了综艺元素。但值得留意的是,节目的“综艺化”并不意味着娱乐化,节目内容上依旧继续保持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不过表达方式更加年轻,更有趣生动,观众自然容易接受。《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曾透露,节目组专门研究过年轻人的口味,“当下社会对年轻人的审美是有一些偏见的。吸引年轻人的,并不是傻白甜,他们也非常喜欢有质感的东西”。《见字如面》导演关正文近日在接受采访也表达过类似看法,“与娱乐节目相对应的不是文化节目,而是严肃节目。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其实更难。”

《见字如面》总导演斥认知“偏见”,只有内容好坏 不分大众小众

有着“综艺清流”美誉的《见字如面》第二季于近日收官。在第一季热度的基础上,第二季播放量达5.71亿,豆瓣评分9.4分。2017腾讯娱乐发布的白皮书显示,其位列2017季播综艺及网络综艺榜首。近日,总导演关正文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由这档节目出发,表达对年度文化综艺的看法。

文化节目原本就是最大众的产品

从周迅演绎太平轮幸存者的家书,情到深处潸然泪下,数度哽咽,到赵立新演技大爆发,在风流才子、革命者、多嘴奴才之间自如切换,《见字如面2》里有许多引来千万点击的情景。最后一期中,姜文的来信也特别有趣,为达成电影《让子弹飞》,他用文白交杂的语言写了两纸邀约,分别寄给葛优和周润发,最终打动两位老戏骨应允出演。

一档安静读信的节目,却屡屡登上热搜。总导演关正文说,目前大家对于“文化综艺”还存在潜在的认知“偏见”。“其实,这原本就是最大众的产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见字如面》都是拥有数亿观众的产品。这个人类精神文化的主流需求,在今天却总是被当作小众的支流。很多人还是只喜欢笑闹,或者只习惯对着标准答案反复吟咏,无意享受思考的乐趣。这显然是不可能持久的。”

在他看来,大家已经看到《见字如面》和《国家宝藏》拥有大规模受众。“我一直不大认同文化类节目这种说法,因为所有的节目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关正文从不与其他文化类节目对标,只看齐头部综艺。他说,节目受欢迎程度只与内容好坏有关,没有大众小众一说,“内容型节目也有很多不火的。这并不能说明内容价值不是主流需求,只能说明你没做好。综艺前面放上文化两个字,并不意味着真就有文化,就能让人精神愉悦。文化类节目中很多人是在投机,只把文化当成商机。如果你没有内容的愉快,只有数钱的愉快,不如干脆去做更挣钱的买卖。”

“读信”之后要推读书节目

提到秋季相约的第三季,导演表示面临更大压力。在目前环境下,除董卿的《朗读者》之外,首当制片人的朱军也把目光瞄准“读信”,推出人文节目《信·中国》。面对竞争环境,关正文却说,第三季并不需要做出模式的创新,“对《见字如面》来说,优质的经典的信件是一座金山,我们现在仅仅挖到一个小角,我们的矿藏非常丰富。其实节目本身的模式太简单了,就是一个艺术家、一封信、一个讲台。真正的节目魅力来自于那些信和艺术家的演绎。有一些娱乐节目可能会需要形式的创新来不断激发他的吸引力,《见字如面》不必。因为我们有最精彩的信。这些信永远也读不完。”

两季之间的空档,关正文将投入到另一档新节目《一生之书》的筹备中。“这是我一直想做的节目,对它的研发,早于《见字如面》。但如何能够把原著呈现在观众面前,如何解决片段式的原著解读以及上下文的衔接问题,这些都没想好。因为书一般都比较长,而且书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叙事整体。然后这个研发就搁置了。现在我可以宣布了,我们真的找到了非常有效也非常有趣的形式。”关正文透露,这档节目将于春节后开始录制。

【编辑:陈智】


(作者:耿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