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对一”结对帮扶见真情

长江日报-长江网10月16日讯(记者李英波 通讯员杨绍武 梁天福10月17日是全国第六个扶贫日。市扶贫办数据显示,全市共有3.4万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他们与贫困户结成对,扶贫扶志,出钱出力,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发展产业,脱贫摘帽走上幸福小康路。16日,长江日报走访了全市重点贫困村江夏区山坡街绿化村,该村贫困户孙亮、陈顺枝,讲述了他们和帮扶干部之间的真情故事。


贫困户的“好姑姑”


孙亮是江夏区山坡街绿化村的一名贫困户,患有严重的双侧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丧失劳动力,长期靠吃药稳定病情,医药费用高,再加上妻子也没有工作,还有一双儿女在读书,全家仅靠年迈的母亲种点口粮维持生计,家庭负担较重。

市政协办公厅、武汉地铁集团扶贫工作队驻村以后,多次走访孙亮家,深入了解情况,市政协办公厅干部余冬妮和孙亮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

一见面,孙亮就对余冬妮叫“姑姑”,原因就是孙亮只有一个姑姑,看到和蔼可亲的余冬妮想都没想就叫出来了。从此,“余姑姑”就成了他的贴心人。

孙亮和他的亲戚一起投资在自家附近100米的空地上建了个简单的大棚养殖豚,由于是初次养殖,经验不足,销路也不太稳定,没什么起色。结对帮扶以后,余冬妮帮助孙亮在大棚旁边挖了一个30立方米的水池,解决了豚饮水问题,在此基础上又新盖了不锈钢棚舍,将原来的泥巴路面也进行了硬化,极大地改善了养殖条件。但豚舍修好不久,江夏区遭遇严重雨灾,由于土壤长时间被雨水浸泡,潮气过重,800多只豚染病死亡,孙亮急坏了,夜里十点多钟给余冬妮打电话求助,余冬妮立即联系畜牧专家帮助检测、控制豚舍疫情。洪灾过后,余冬妮四处联系,保险公司先后为其送去各类款项2万余元,迅速恢复了生产。为解决销路问题,余冬妮发动政协机关干部、朋友帮助孙亮卖豚。

在余冬妮的帮助下,孙亮的养殖业风生水起。她还帮孙亮修建了虾池和鱼塘,帮其采购虾苗,销售小龙虾,使其获利4000余元,增加了家庭收入,让他有了继续干下去的热情和信心。

结对帮扶以来,每年春节前夕,余冬妮都会给孙亮一家送去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帮他们过一个祥和的新年。孙亮母亲眼睛不好,劳作不方便,余冬妮个人出资3000元帮她医治了眼病。孙亮的双侧股骨头坏死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病,余冬妮时刻关注其身体状况,多次联系医院专家为其诊断,反复叮嘱联系扶贫工作队员要时刻关心孙亮身体及家庭生产状况,时常自己或委托扶贫队员送去营养品,孙亮告诉扶贫队员,四年来,“余姑姑”仅现金就已给了他们家6900元的帮扶。


大事小事“管得宽”的徐伯伯

陈顺枝是山坡街绿化村的低保贫困户,她小学文化,丈夫2009年因车祸去世,整个家庭全靠陈顺枝一个人务农维持生计。由于陈顺枝体弱多病,再加上儿子在读书,家庭经济负担很重。

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多次走访陈顺枝,深入了解情况,和其“一对一”帮扶责任人、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干部徐双明一起,结合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

2016年,扶贫工作队和绿化村委会为陈顺枝的儿子胡成龙申请到助学扶智政策保障;2017年又为胡成龙落实了“雨露计划”政策;徐双明还个人出资5000多元,帮助在武汉上中职的胡成龙交学费、生活费、书本费,助其完成学业。

徐双明在得知陈顺枝患肠梗阻后,自掏腰包5100元,送她到医院诊治、做手术;看到她家房屋漏雨,他又出资5000元帮她修缮房屋,他还帮扶了4000多元生产资金,扶持她发展家庭种养业,养鸡、种植绿化苗木,并联系渠道帮她销售鸡蛋等农副产品。

在徐双明的倾心帮扶下,如今,陈顺枝的病治好了,恢复了劳动能力,通过种植、养殖,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其子胡成龙也中职毕业了,徐双明和扶贫工作队推荐他在江夏百亩综合种养基地务工,既有稳定收入,又可以照顾母亲。

几年的帮扶,陈顺枝一家和徐双明建立的深厚的感情,胡成龙亲昵地称呼徐双明“伯伯”。有烦恼,找徐伯伯说说;有喜事,与徐伯伯分享;有想法,请徐伯伯支招。徐双明特别关心胡成龙的成长,教育引导他要发愤图强,早日扛起家庭重担。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徐双明已为陈顺枝家投入几万元帮助其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陈顺枝说,家里的日子现在越过越红火,自己和儿子一辈子感恩政府,感恩帮扶过家里的每一位好人。

【编辑:蔡梦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