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大圣”是对非遗的传承,国漫复兴要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17日讯(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李亚茹)国产动漫电影“哪吒”“大圣”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故事中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神。16日,武汉图书馆名家论坛推出“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化传承发展”讲座,主讲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教授徐金龙认为,不论从历史上中国动画学派的巅峰,还是近年现象级的国产动漫电影来看,国漫复兴需要坚持“民族化”传统,需要从非遗资源中寻求文化创意和精神力量。

讲座现场 记者冯爱华 摄

作为非遗重要一脉的民间文学,是国产动漫的源头活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宝库。徐金龙表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不乏想象和创造的传统,因此才会有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流传于世。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动漫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早期动漫独树一帜,大多着力于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名著等非遗资源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传统风格的“中国动画学派”,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神笔马良》等一批佳作,无论在选题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的评价。“那时出现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都是中国的独创”,它们不仅一度影响了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也塑造了几代人的共同记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闹天宫》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动漫却陷入了迷茫期。在2010年的一份面向6岁到35岁长江日报-长江网受访者的调查问卷中,徐金龙发现,国产动漫受众流失严重,国内青少年动漫受众市场不断萎缩。“最大的原因就是国产动漫疏离乃至背弃了民间文学传统,患上了‘失忆症’和‘失语症’,对内背弃民间文学传统舍本逐末,对外丧失话语权力沦为附庸”,徐金龙总结。

同期,美国好莱坞取材于中国非遗题材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大获成功。在徐金龙看来,虽然这些影片吸取、运用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但故事的核心仍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



《哪吒》海报

国漫如何复兴?徐金龙开出的药方是回归非遗传统,讲“民族化”故事,“要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他把动漫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归纳为“内外双修、形神兼具”:“形”,是要借鉴非遗的艺术形式;“神”,是挖掘非遗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内”,故事内核要增强文化创意,吃透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用全人类共通的情感打造精品并唤起共鸣;“外”,则是通过技术、市场等手段,让国漫走向世界。

“前段时间大热的《哪吒·魔童降世》《白蛇:缘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可以说是努力尝试对非遗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国漫复兴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在徐金龙看来,回归民间文学传统,在国产动漫“后民族化”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化,才是国漫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民族的即世界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漫作品才能为本民族观众喜闻乐见,同时也才能给其他民族以美的享受”。

【编辑:戴容】

(作者:冯爱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