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基物联网覆盖全球,武汉要把通信基站“搬”到天上去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24日讯 “行云工程” 日前签约武汉国家商业航天基地,承建营运我国首个天基物联网系统。加上此前落地的致力于天基互联网系统的“虹云工程”,武汉国家商业航天基地落地了航天科工集团的两大通信卫星星座项目。

央视截图。

近日,有读者致电长江日报-长江网问:“天基物联网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24日采访了武汉国家商业航天基地和负责实施“行云工程”的航天科工行云公司有关人员。

“这对武汉意义非凡。”武汉国家商业航天基地一位负责人说,“卫星应用的三大领域包括遥感、导航和通信。多年以来,武汉在遥感、北斗导航等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次行云、虹云两大工程在汉实施,一定程度能补齐武汉在通信卫星领域的短板。”

天基通信彻底解决地面通信盲区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行云工程”“虹云工程”分别建设天基物联网系统、天基互联网系统,可统称之为“天基通信”。

天基通信区别于地基通信。地基通信是基于地面通信基站的通信,主要用于人口稠密地区。但在人类活动较少却又需要通信的区域,安装基站、铺设线路难度大,成本高。全球超过80%的陆地及95%以上的海洋,地基通信都无法覆盖。

央视截图。

天基通信如何实现呢?以天基物联网系统为例。

要想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需要布局天基物联网:把基站“搬”到天上去,将卫星发射上天组网,以卫星为基站,实现地面通信全球覆盖。

天基物联网系统由星座(即一颗颗通信卫星构成的网络)、信关站、测控站、数据处理应用中心、行业数据中心构成。通信卫星将监测到的地面场景数据,通过信关站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应用中心,相关行业部门购买相应服务后,数据就会传送到行业数据中心,相关行业部门即可依此提供相应服务。

有了天基物联网,沙漠、岛屿、海上、空中、无人区等“通信盲区”顺利解决了通讯“刚需”,为海洋船舶、集装箱、工程机械、地灾监测、气象预报、应急救援、交通物流、石油采运、人身安全等领域提供真正“全球通”通信保障能力服务。

据介绍,天基物联网系统将分三个阶段完成。2019年发射行云二号01、02卫星,开始行业试运营和应用测试。目前,行云二号01星、02星已完成组装,将在今年底搭乘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入轨。2021年发射12颗卫星,完成小规模组网并拓展行业应用。2023年发射80颗卫星,完成星座组网并大规模推广应用。

“行云工程”打造的是中国首个覆盖全球的“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虹云工程“则为宽带通信,主攻“天基互联网”,能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上网。

特殊行业、政府部门成“行云工程”主要服务对象

“行云工程”虽然在几年后才能完成,但其在货运物流等特殊行业的商业合作、开发已经启动。

央视截图。

在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武汉汉欧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中欧班列(武汉)集装箱,均安装有行云公司提供的智能集装箱系统,能解决客户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监管问题。该系统能储存、传输集装箱所处位置、仓内温度、门开关等信息,并发送到后方管控平台。比如集装箱温度突然升高,是不是有危险品自燃了?突然降低,是不是箱体破损、有水渗进去了?这些都能通过参数反映。

但目前,该系统使用的是地面基站,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地面网络传送。因基站覆盖率不足,导致信息丢失率高,尤其是在少数欧洲国家的数据传输成功率仅为20%至30%。“行云工程”运营后,该系统会在缺乏地面信号的地区自动切换到卫星通信,信息丢失的问题迎刃而解。武汉汉欧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计划今年扩大与行云公司的合作。

随着政府监管部门的管控需求的加强,“行云工程”在政府部门也大有用武之地。

行云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国外有40%~50%天基物联网客户来自政府部门,但国内政府级天基物联网市场还是片空白。自然资源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气象部门,都是潜在客户。“在应急救援、重大工程地质灾害监测等特殊场景方面,天基物联网都是值得信赖的解决方案。“(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李文卉 裴斌)

【编辑:金鑫】

(作者:李亦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