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蓝书简》展示“不一样的江南”


    看书时痛不痛快,并不是书价值的判定标准,就像乔伊斯常让人费解,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价值。我读黑陶《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的过程就不那么痛快,这种“不痛快”,来自于陌生,这种陌生来自地域的陌生,也来自表达形式的反常。

    书皮明明说的是江南,翻开目录看到50个地名,会有一种陌生感。那些配套设施完备、声名大噪的江南旅游热点,一个都没有出现;书中的湖北地名,我这个在湖北生活30多年的人不光没去过,也未曾听说过。

    有些地区的描述也让我愕然。浙江泗安镇,直接放上当地十三则公共文本,内容涉及拍卖公告、广告、政府通告、苗木信息,甚至迁坟公告;浙江西屏,一一陈列各种店铺的观感;安徽建平,一边写当地故事,一边夹插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在建平的战役史实……日记、笔记、丧联、书信、物候记录,各种官方的民间的语言出现在书中,看似“不规矩”“不文学”,带来另一种表达的独创。一般认为散文的语言应该修饰而含蓄,黑陶没有在乎这种“潜规则”,在书中他说:“按照我的理解,散文永远包含着除韵文之外的一切汉语文章”。

    我有些明白“遮蔽的江南”的含义了——他就是要展示不一样的江南给我们看。

    对于什么是江南,我们总是带有诸多不自察的偏见的,一提到江南,浮现脑海里的常是一张秀丽清雅的小桥流水图,多少有些审美疲劳。这种偏见往往来自于口口相传,来自于媒体的展示。我们往往对一个事物,缺乏亲历、缺乏主见、不敢追问,真的以为读过了万卷书就代表行过了万里路。

    黑陶对江南有自己的理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南人,他目睹母体的真实面目,想对世人的“偏见”有所辩驳。“脂粉苏杭是对江南的一种以偏概全式的粗暴文化遮蔽。此种遮蔽,时日已久。”“……这是商品世界里到处一样的、人类聚居处的特征物,而对于这些,我总是习惯地,熟视无睹。”

    他的这种辩驳毫不遮掩。江南并不总是洁净、含羞,它同样拥有残破、寂静、幽暗、局促、空洞……并不总是桃红柳绿,还有着深色调的浓黑、霉黑、褐黑、漆黑、昏红、隐青、浊黄……不只有缘缘堂的丰子恺,也有为了糊口走街串巷的骗子、粗野的市侩。包容、厚重、立体,江南是一个“巨大、温暖的父性容器”,宽容而沉默。无论好的坏的,黑的白的,生机的死去的,全都装在里面。“作为一名在场者和见证者,我所努力追寻、说出并倾心热爱的,是江南这块土地久被遮蔽但确实存在的另一种美,江南的异美——激烈、灵异,又质朴、深情。”至此,才让人真正明白,作者的意图原来并不在于刻意地描摹江南的景象,甚至不在于追溯江南曾经的历史,而是在于领会和感受、寻找和呼唤这种真实的精神,所以,作者才会以如此多变的笔墨如此直观的态度记述一段段旅程和遐思。

    大胆。黑陶形容自己“近乎酣畅地书写幸福”。也难怪。

    长江日报记者秦孟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