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是最好的“药神”

 肖畅 专栏

11月28日,国家医保谈判结果出炉, 70个新增药品平均降价60.7%。其中,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大量“好药”“救命药”变成了“平民药”,这堪称新医改以来的一次经典案例。

从各种网友的留言反应看,这的确是一个重磅新闻。有人说“真正的惠民政策,幸福感满满”,也有人说“虽然目前与自己无关,但一定要点赞”。电影《我不是药神》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而扮演“药神”的不是哪位神仙,正是我们的制度创新。

据报道,此次药品调整主要通过药企谈判准入,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谈判。其中医保部门发挥着“战略购买者”的作用,通过以量换价推动药费大幅下降。市场配置医药卫生资源,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在不违背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实现药品价格普遍下降。

制度创新往往反作用于市场。政府购买服务不仅仅是“购买”,也驱动着市场博弈,推动新的良性循环。正如这次谈判成功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尤其是2018年上市的新药,这些新上市的药品被迅速纳入目录,释放出支持创新的信号。这意味着,曾经医药生产、采购的繁复环节将缩减,因这种繁复环节而产生的虚高药价将被压缩,“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将得到扭转。

世界医疗制度,以免费医疗与完全商业化为两大“流派”,而中国打通市场与政府,兼采两者所长、补两者所短,这绝非凭空想象,而是得益于我们的制度优势。宣扬“小政府”的英美国家,其政府是做不到这么强大的药价谈判能力的。在美国,和医药机构谈判的是商业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根本没有压低药价的利益冲动,而是相反。

制度好不好,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看病贵”“看病难”喊了这么多年,制度探索创新也进行了这么多年,现在成果逐渐显现。医疗改革是中国改革的一扇窗口: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把千头万绪的问题理顺,理出个系统逻辑,医改正是一个典型;改革攻坚,制度设计,没有教科书,在一个14亿人口大国现代化进程中触碰种种未知难题,寻找答案,这也是中国医改正在经历的实践。

让制度落实,强有效运转起来,真真正正解决中国老百姓看病难题,我们就有底气说制度自信。

【编辑 邢帆】

(作者:肖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