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大学生4年坚持周末服务……博物馆志愿者这样讲好“武汉故事”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7日讯(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赵婷婷)70岁老人一年坚持义务讲解72场;4年来,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每周末坐地铁1个多小时来馆内讲解;今年招募的新一轮志愿者中,有坐着轮椅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的大学生……12月6日上午,江汉关博物馆一年一度的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志愿者代表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够用实际行动讲好“武汉故事”,让中外游客能够更深入的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

江汉关博物馆单宏均馆长介绍,自2015年开馆之时即同时启动了志愿者建设工作,目前已相继招募大学生及社会志愿者百余人,志愿服务次数1600余次,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服务人数数十万人。

70岁老人一年坚持义务讲解72场

再过10天,志愿者王立明就要过70岁生日了。王立明是市教育局的退休干部,去年5月,他路过江汉关博物馆时发现在招聘义务讲解员就报名了。经过考核、培训,王立明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周二下午在馆内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服务,风雨无阻坚持义务讲解72场。

在江汉关博物馆志愿者表彰大会上,70岁讲解员王立明向大家分享志愿服务感受 通讯员赵婷婷 摄

“我从最初开始服务时,一直在想是不是能坚持下来。”王立明说,为了做好讲解工作,他在博物馆提供的讲解资料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研究、学习,发掘新的史料,随时调整加入到解说词中去。譬如在馆内,关于万里茶道、辛亥革命、保卫大武汉等历史陈列相对较少,“我就在讲解中丰富内容,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历史”。

在讲解中,王立明也结交到朋友。“一位来自江苏南京的高校老师,听完讲解后,一定要留下我的联系方式,他觉得收获很大,希望和我以后多交流;还有一位做导游的小姑娘,一直等我讲解完毕后,追我追到公汽站,希望我能将讲稿提供给她,她想深入学习;一位男青年听完后问我的讲解时间,想将他的小孩带来听一下。”虽然已经70岁,王立明表示,还是希望将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坚持下去,“每一次为游客的讲解,都不是枯燥的重复,会给自己也带来新鲜感。对我而言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大学生志愿者希望讲好“武汉故事”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介绍,从2015年江汉关博物馆开馆伊始,华中科技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在馆内提供志愿服务,目前已经达到108人次。一共有4届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服务,目前第5届的大学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准备“上岗”。

江汉关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合影 通讯员赵婷婷 摄

“我本身是武汉人,小时候就住在江汉关一带,对博物馆很感兴趣。”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颜瑞华去年成为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员,每个周末乘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来到馆内进行义务讲解。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今年8月17日,江汉关博物馆开放“夜游”,他在馆内做夜间讲解服务。“很多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来馆内参观,大约有50人跟在我身后听讲解。一个半小时的讲解下来,身上大汗淋漓。临走时,两个小女孩对我竖起大拇指,当时我内心非常感动和自豪。”

对前往江汉关博物馆做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华中科技大学给出的要求是坚持一年时间,中途不能退出。到2019年底一年期满后,颜瑞华继续加入了2020年新一届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坚持来源于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热爱,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希望通过我的奉献,将志愿精神、武汉精神体现出来。”颜瑞华表示,江汉关博物馆现在是“网红景点”,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我希望中外游客来到这里不仅仅只是拍照,而是通过我的讲解,带动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今年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中,有一名特殊的学生李蔚颖,她需要坐着轮椅做志愿服务。李蔚颖表示,她于一个月前看见学校群里在招募江汉关博物馆志愿讲解者,就心动了,但是也很犹豫。

“我不能走路,当时不能确定这样是否适合讲解工作。但是我的父母和同学们都鼓励我,至少试一下,不能去也没关系”。李蔚颖说,“在报名时我也提出来,我在生活自理上没有问题,希望我能够正常地入选,不希望老师对我过多关注或者多照顾我”。入选志愿者团队后,李蔚颖通过了考核和培训,“很期待义务讲解工作的开始”。

【编辑:杨京】

(作者:黄丽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