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唐家墩街—— 区域党建联盟构筑“服务共同体”


【民呼我应 落地落实 ⑫ 】

党员群众亲如一家

“如何利用好环菱角湖商圈党建联盟,完善好社区文化节方案;如何将商业门点和党建工作相结合,起到收集民意、促进党员学习的平台作用?”4日下午,江汉区唐家墩街会议室里庄重而热烈,街道、社区干部和环菱角湖商圈党建联盟的成员代表围桌而坐,畅所欲言,共同为进一步推动党建落地见效出谋划策。

区域化党建全街推进

唐家墩街地处江汉区北部,东起三眼桥路与江岸区接壤,西至金墩路与汉口火车站毗邻,南临建设大道,北依京广铁路,辖区面积6.49平方公里,社区10个。在唐家墩街,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拆迁工地多、建设项目多,给街道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居民群众有难事,“民呼我应”来解决。自武汉市启动“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以来,江汉区以街道改革为重点,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相关体系、机制和平台,全面回应和解决群众及企业反映的问题。党建引领是切实做好“民呼我应”的“主轴”,在江汉,“红色力量”遍地开花、繁荣似锦,而唐家墩街这朵“花”则尤为鲜艳。

格局——共驻、共建、共治、共享

辖区单位共驻共建

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力量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唐家墩街统筹推进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建立各级党组织向街道、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以“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为共同目标,健全区域化党建“双向”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环菱角湖商圈党建联盟,高质量应“企呼”。为有效整合党建资源、优化营商环境,今年7月,唐家墩街环菱角湖商圈党建联盟正式揭牌,通过搭建党建、商圈、政务三个服务平台,完善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治理共商、发展共图六项机制,整合党建资源,拓宽“民呼我应”参与范围,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为扩大组织覆盖面、加强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在武汉市作风巡查八组的关心和指导下,街道党政负责人、社区及选派的党建指导员深入菱角湖商圈,逐个摸排党组织及党员情况,详细掌握了商家详细信息、党员人数、党建工作情况、商家需求、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等情况,并将所收集信息汇总形成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

经过调查,商圈“两新”组织的需求主要分为政务服务、物业服务、党建服务、民生服务几大类。针对企业需求,党建联盟在街道指导下分类开展“红·菱角湖”党建服务、“暖·菱角湖”企业服务、“乐·菱角湖”商圈服务、“创·菱角湖”创业就业帮扶以及“靓·菱角湖”党员示范等五大行动,进一步提升联盟品牌价值,增强辐射效应。

资源共享为居民“圆梦”

资源整合汇聚“唐家力量”,高标准应“民呼”。“我们把区域内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把区域内一切可以集中的资源都直接用于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今年3月,唐家墩街广泛收集居民需求,联动辖区各方资源,结合自身区域特色,列出了78项“需求清单”,涉及政务、生活、法律、文体、关爱、党员服务等6大类别;99项“资源清单”,将共建单位能够提供的阵地联建、服务联供、矛盾联解、志愿联益、活动联办、党建联盟等资源“广而告之”;115项“项目清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量。

在组织党员力量上,唐家墩街推进“双进双服务”,建立线上服务机制,引导党员在“武汉微邻里”线上亮明身份、线下提供服务,通过协商议事机制,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街道先后召开各类联席会近30次,协商解决街道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居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00余件,形成“机制共建、义务共担、资源共享、实事共办”的工作局面。

生活——温度、品质、尊严、幸福

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需要将“他家”事当作“自家”事,需要将心比心为居民群众做好服务。唐家墩街以加快构建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基层管理体制机制,解决好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目标,通过区域化大党建抓好统筹工作,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问题。

做居民群众的“好管家”。事无巨细做好群众工作,在天门墩社区,退休党员及志愿者组成了“最炫邻里互助团”,为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提供贴心服务,社区还在80岁以上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安装了“爱心门铃呼叫器”,呼叫器的另一端直通小区门卫值班室,当老人遇到困难时,只需按下门铃,志愿者就能及时上门给予帮助。

为解决居民家门口和楼道中垃圾杂物成堆的问题,陈家墩社区联合街道、派出所、环卫所、市场监督所等部门,成立了金家墩十四亩综合整治专班,不仅清理了积存多年的垃圾点和楼梯间巷道内的垃圾杂物,解决了影响环境卫生的问题,还规范了出店占道经营行为、修整了破损道路、序化了架空管线、粉饰了外墙立面,解决了整洁、美化的问题。

做守护家园的“安全哨”。尽职尽责保卫一方平安,八古墩社区里,2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每日挨家挨户关注居民用电、用火、用气安全;西桥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及时发现火情并报警,把居民的损失降到最低;新村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两个小区的共用围墙开裂,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社区与街道积极协调双方物业公司,重建围墙,消除隐患。

在做好辖区的安全工作中,唐家墩街运用“民呼我应”机制,协调多方力量,落实安全问题。汽运社区一小区里的停车棚存在安全隐患,社区通过三方联动会议,协调业委会、物业公司开展联合行动,将其整改到位;唐蔡社区加强与职能部门、辖区单位联动,组织唐蔡路旧家具市场开展消防培训,提高了商户消防意识。

做破解难题的“带头人”。主动担当解决遗留问题,香江社区司法宿舍建于1984年,多年来,排水管网老化导致的下水管堵塞、污水倒灌等问题让居民苦不堪言,然而房屋产权归属复杂导致问题难以解决。唐家墩街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多次组织区水务局、区房管局和房屋产权单位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制定系统全面的整修方案,通力合作彻底解决了长年困扰居民的问题。

马场社区200余户居民因历史遗留原因,未能办理房屋不动产证。今年8月,街道成立了帮办小组,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进驻社区审核住户资料、研究破解路径、帮助住户解答疑难问题,社区工作人员“5+2”“白+黑”抓紧时间摸查居民情况,在区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最终帮助居民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同样,站东社区工作人员耗时两个月,顶着炎炎夏日帮助自行车一厂居民办下了房产证,让居民切实体会到了社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作风。唐家墩街这些主动扛起责任,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担当精神,受到了武汉市作风巡查二组的肯定和称赞。

唐家墩街依靠扎实的党建基础,织起了一张致密的“民呼我应网格”,群众的诉求,第一时间就能获取,群众“最怨、最急、最盼”的热点民生问题,最高效率得以解决。

社区“名书记工作室”为基层治理“出实招”

近日,武汉市命名全市首批11个社区名书记工作室,其中来自江汉区唐家墩街的“董守芝书记工作室”和“胡彩保书记工作室”获得命名。

用真抓实干纳民心,用百姓满意获信任。董守芝、胡彩保扎根社区多年,凭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线岗位上做出了不凡成绩,两人的优秀作为也影响了身边的人。她们所打造出的工作室团队,在社区建设、党建创新、服务群众、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示范、指导和引领作用。

“董守芝书记工作室”

“一部五站”不留管理“死角”

“从事社区工作近30年,变的是社区环境越来越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今年58岁的董守芝是西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从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部五站”社会管理模式,把社区建设得美丽、和谐、宜居。

董守芝带领工作室成员,在西桥社区先后成立了居民自助物业服务站、咨询调和服务站、爱心驿站、欢乐空间站、“新居民”互助服务站,以及社会管理综合服务部。在整合党建资源、开展自助物业、帮助外来人员融入社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帮扶弱势群体、解决老人居家养老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一部五站”形成的经验被称为“西桥模式”在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工作室延伸“一部五站”的工作内涵,创新了“金钥匙联盟”“帮帮帮”服务平台等基层治理新办法,全方位提供精细服务,不断满足纷繁复杂的居民事务和与时俱进的居民需求,让“五站”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格局。

“胡彩保书记工作室”

“七色管理”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八古墩社区,今年51岁的胡彩保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的大管家、贴心人和守护者”。今年,全市“红色物业”现场推进会在八古墩社区召开并进行了实地观摩,胡彩保身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和工作室团队一起拼搏奋斗,换来了群众的满意和社区的美好。

基层治理如何“落地有声”?在胡彩保的强力带领下,工作室立足社区基础、力求创新,用“四级负责”优化科学设置组织机制,使社区管理由分散式向系统化转变;用“三级转化”把物业服务站建成党组织的纵向“哨点”;用“七色管理”精准对接居民群众需求,及时提供全面、精细、温馨的服务;用“八上门八主动”工作法促进形成党建引领、社会联动、群众参与的社区治理合力。

一路走来,胡彩保和团队成员为工作室的创建发展呕心沥血,从未想过退缩,“看到群众满意的笑容时,我的内心是甜的,这也让我更加热爱社区工作。”

策划:中共江汉区唐家墩街工委 江汉区唐家墩街办事处

撰文:乔驰 朱素芳 夏帆 黄志成 李响

【编辑  胡之皓】

(作者:乔驰 朱素芳 夏帆 黄志成 李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