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14年,行走辽金故址6万里,熊召政再写大金王朝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1日讯(记者周满珍)近日,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居正》作者熊召政推出四卷本历史小说《大金王朝》。这部潜心14年,在辽金故址行走6万里,研读上千万字史料的历史新作,一改陈旧的历史观,以国际化思维重新审视波澜壮阔的辽宋金大三国时代。

12月10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东湖龙潭书院专访著名作家熊召政。

熊召政在书房接受采访 记者周满珍 摄

《大金王朝》分为《 北方的王者》《 擒龙的骑士》《逊位的皇帝》《 崩塌的帝国》四卷,讲述辽宋金包容兼并的民族历史。全书以宋徽宗联金灭辽,收复晚唐割据的燕云十六州为引子,展现三国君臣外交上的角力、战争中的金戈铁马、时代缝隙里的生民群像。宋徽宗、天祚帝、阿骨打、李师师、萧莫娜、完颜宗望、蔡京等历史人物在文学中再现,在宏大的历史场景中,解读人心和人性。

历史小说家的责任,是把历史真相告诉读者

我们的专访从潜心14年创作《大金王朝》的契机谈起。熊召政说《张居正》获茅盾文学奖之后,哈尔滨市文化部门邀请他参加金源文化节,并创作一部以大金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他一开始有点犹豫,参观完当地的金上京博物馆后,女真7年灭辽,11年灭北宋这段历史,引发了他的好奇心。

巧合的是,不久后,熊召政受邀到岳飞故里参加活动,两边得到的讯息完全不同,这让他深思,“承认一边是英雄,对面就是敌人吗?有没有可能双方在中华民族进程中都做过贡献,都是英雄,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哈尔滨零下30℃的冬天,熊召政到金上京故地凭吊,相对纸醉金迷的北宋汴京生活,金人的生活如此粗鄙。他想,历史真相或许不仅仅是边地文明战胜高雅汉文明这么简单。他回汉后写了《醉里挑灯看剑》一文,刊发于《作家》2006年第五期,表达了自己的历史哲思,“女真人打败汉人,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它的真正的历史意义在于:一种健康的、硬朗的、平民式的帝王文化,打败了另一种腐败的、堕落的、贵族化的帝王文化。”

这篇文章很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引发很多共鸣。在历史观上获得肯定的熊召政这才接受邀请,着手创作《大金王朝》。

令出版社惊讶的是,他竟然花了8年时间,做案头工作和田野行走,去宁夏的山沟,锦州葫芦岛古战场等小说中涉及到的战役战场考察,“我想为今天的读者再现历史的真实空间。读者把历史小说当成历史读,如果误导了观众,像《琅琊榜》《还珠格格》那样,会遭人诟病甚至批判。戏说、妄说或邪说,都不对。”

夜宿大金第一任帝王阿骨打去世的鸳鸯泊时,当年一片汪洋的湖泊现已干枯。还有藏在吉林长春密林深处、率领突击队打下居庸关的完颜娄石的坟墓,一片荒凉,无人祭扫,“历史是有沧桑感的。即使名重一时的英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人都被历史遗忘,张居正当年也是被荆州遗忘。小说家的责任,是把历史的真相告诉读者,让人们重新发现、追溯这段历史。”

熊召政坦言,重温这段历史时,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心情沉郁,有时豪情万丈。“我是带着感情写宋朝的美。”他也客观描写北宋6个奸臣童贯、蔡京的恶,是罪人,却也是宋朝繁荣的创造者。还有太原府知府张孝纯最后的投降,“这种变节,不是贪生怕死。只要能保全太原市民,自己怎么扭曲都在所不惜。”

他希望读者可以从历史小说中,发现另一种价值观,在文学中体察人心和人性。“大金国的‘诸葛亮’陈尔栻,设计灭辽灭宋大计,等所有政治理想实现了,就告别人世。不为名不为利,代表着中国人的一种处世态度,都是中国人的楷模。”

《大金王朝》

辽金故址行走6万里,做下苦功夫的田野历史小说家

为让这段历史烂熟于心,他在辽金故址行走6万里。“金庸生前有次和我聊天,说他对《张居正》很感兴趣,是历史学家写的小说,历史学问做得很扎实,小说写得很有底气。”

无独有偶,著名学者冯天瑜谈《张居正》时,也称熊召政是“田野型”历史小说家,用脚丈量历史。两位方家的肯定,让熊召政决定延续历史田野行走之路,先走遍辽宋、金辽、金宋三国之间所有重大历史节点的发生现场,一边通读《辽史》《宋史》《金史》以及每个重要人物的传记、同时代人写的笔记文。“最远一次行走,深入漠北和蒙古高原,首次行走东北三省,就花了两年。11次进入东北和蒙古高原,为查阅金长城故址,连俄罗斯境内的那段,都要到场。”

他走访上百家博物馆、史料馆,一直到县级的,“只要在契丹、金的版图里,都无远弗届,调查他们的民俗、歌剧、小吃餐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

为写好大金王朝西路军4万铁骑偷渡黄河的细节,他在零下18℃的寒夜,来到风陵渡,从河的南岸走到北岸,伸出手指感受寒风的凛冽和刺骨,推想当年守南岸的宋军为什么龟缩在屋里,没有发现北岸渡河的金军?还有,在寒冷的夜晚偷渡黄河,如何御寒?“最后发现竟然是狗血派上了用场。”

小说中的重大战役,如开篇阿骨打居庸关大总攻,终篇金军围困太原城,熊召政都详细地写到了军事地形、将帅用兵之智。太原保卫战 ,翻阅了《太原府志》《 燕门关志》等数十本史志。“大致的历史脉络,当时的县志、国史都有记载,比如负责镇守太原的王禀,粮绝时士兵不得不吃人肉,史上有真实记载。”熊召政说写的时候非常难受,“我们汉人不缺英雄,缺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制度处处掣肘,不是金人特别强大,而是宋朝的制度,让我们变得很弱小。”

小说写到第四卷时,65岁的熊召政血压血糖上升,大脑供氧不足。为了保证写作效率,两个月减肥30斤。如此苦拼,他认为时下的小说版图,肯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但作家不能因为这个就投机取巧。“ 24年写了两部小说,10年写《张居正》,14年写《大金王朝》,希望中国的历史小说版图,能留有写正史这一历史观的作品,让读者喜欢。

宋徽宗是文艺青年,创造了伟大的文明,却无力保护它

有杂志曾刊载过一份“每隔五百年的世界伟大都市的时间表”:公元500年是长安,公元1000年是开封,公元1500年是佛罗伦萨,公元2000年是纽约。《大金王朝》如同一首汴京(开封)的挽歌,“亲历”一个帝国的崩塌。

对此,熊召政说,宋朝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巅峰,是全世界同一时代最高级的。饮食、酒、茶、穿衣等生活方式,都非常发达,可从小说中宋徽宗自己织一件鹿皮褂子的各种讲究,还有他的画艺和品香文化,得窥全貌。

“徽宗之前,没有一个皇帝是文艺青年。虽然制度设计重文轻武,但没有一个皇帝把文艺推到极致。徽宗把文艺推到巅峰状态,文艺都是高峰,不是高原,但军事和人格力量全在低谷。”熊召政感叹,经济、文艺 、军事三足鼎立,筑成一个国家的神器,军事垮跌, 大厦将倾。当它毁灭时,就会发现,宋朝有能力创造文明,却没有能力保护它。“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既能创造也能保卫自己的文明。”

尤其是当他多次深入汴京,宋朝的汴京今天已荡然无存,地名都找不到,经过黄河的多次改道,已埋藏在今天33米的地下深处,“回望历史,惆怅良多。”

与辽金马背上打下江山相比,宋朝文人简直手无缚鸡之力,最终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很多人看历史,只看到奢华的一面,不愿意接受战争现实。历史告诉我们,战争永远都在,战争来了,玉石俱焚。不是最美的东西,战争就不毁灭。我欣赏宋朝的文明,是世上最高级的,但文明之后的灾难,也是世间少有的。这也在提醒今天的我们,民族要弘扬正气,追求美满生活和忧患意识并存。”

他认为,文官制度在宋朝发展到极致,其坏处就是墨守成规,没有激情,扼杀社会的创造力。在小说最后一部,影响南宋格局的人物赵构、金兀术、岳飞、韩世忠,相继登场,“我想留下一个伏笔,精力来得及再继续写,让这些政治军事博弈的大人物,在历史舞台上,酣畅淋漓地表现自己。”

【编辑:戴容】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