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军运会服装投简历!长江日报校招会走进华中师范大学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3日讯(记者李玉莹) 12月13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2019冬季校园招聘宣讲会会走进华中师范大学。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招聘会下午2时30分开始,中午13时,就陆续有学生赶到现场。前来参加的不仅有华中师范大学等武汉本地高校学子,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以及在国外留学的毕业生也来参加。

大学生们在认真听记者的演讲 记者史伟 摄

宣讲会上,来自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数位优秀记者分别讲述了他们在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成长的心得体会,感染了在场的不少大学生,其间掌声不断。

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的李巧,意向岗位是评论员。她说:“自己虽然没有过媒体经验,但读研期间经常跟着导师做各种项目,写过不少政治、社会方面的调研报告,加上平时也比较喜欢看评论员文章,这次应聘长江日报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评论员。”

大学生提交报名表 记者史伟 摄

西南政法大学传播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胡杨梅,曾在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做实习记者,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家乡武汉工作,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更是因为在这些年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多不错的发展机遇。

赵子健是个山东小伙,毕业于武汉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现场,他略激动地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从山东来武汉的4年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座城市越来越有范儿,宜居、国际化。因为对媒体行业一直感兴趣,看到长江日报的招聘信息,便带着自己的新闻理想来了。”

现场大学生在认真听演讲 记者史伟 摄

王一迪的男朋友是个武汉伢,为了追寻爱情,毕业于重庆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她辞掉了上海的工作,来到了武汉。她说:“我会剪辑,也会写稿,选择长江日报是因为它是一个全媒体平台,施展空间更大更广。前段时间错过了在武汉大学的宣讲会,一直觉得很可惜。没想到华师还有一场,想都没想就赶过来了,这就是缘分。”谈及长江日报留给她的印象,王一迪说,新媒体很给力,食堂也很吸引人,引得周围的同学一阵笑声。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严芳婷,每天都会浏览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她说:“这几天印象最深的报道是武汉一大学生因救乘客获得5万多元留学奖学金的新闻,后来还上了微博热搜,喜欢这种温暖而有力量的新闻,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传播温暖故事的记者。”

在现场,一位穿着带有军运会logo衣服的男生格外亮眼。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走近询问得知,他叫万文伯,本硕均在英国就读,因为自己英文不错,得知军运会招募志愿者后,第一时间报名,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我之前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工作,直到这次武汉举办军运会,觉得家乡太了不起了,就有了回来工作的打算。之所以想来长江日报,是因为在军运会期间看到长江日报做过很多出色的报道。尤其是听完这次宣讲会后,发现它更是一家有国际范儿的全媒体,非常期待来到这里工作。”

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

数位名记者在宣讲会议现场讲述从业故事,现场掌声不断。

记者谌达军在作主题演讲 记者史伟 摄

>他们跨国寻访,向世界讲述武汉故事

九派新闻总编辑谌达军曾领衔创作跨国寻访报道《武汉上空的鹰——寻访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作品获第24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为此,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向长江日报签发“1941—1945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奖章。现场,他介绍了这个报道的策划、采写经过。

讲述时,同学们认真聆听,一片安静。刚结束,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谌达军说,如果现场同学在座的同学有机会走进长江日报,希望能与大家一起书写更有意义的媒体故事。

记者耿愿在做演讲 记者史伟 摄

>这个团队,创造了军运会信息的集散地

耿愿入职长江日报已有12年,她说,尽管过去了这么多年,想起当年通过招聘考试,进入长江日报大楼的那种兴奋感,记忆依然清晰。

耿愿介绍,军运会前,她被长江日报派驻军运会执委会,负责军运会官网及两微一端的运营工作。军运会官网在耿愿团队的运营下,成为军运会权威信息第一集散地。军运会官方微博从无到有,发起的话题阅读量飙升至近10亿。官方微信也同样产生了多个10万+。

耿愿说,自己很荣幸能全程参与到这个世界级的赛会报道中,从一名简单的报道者成为一名全程的参与者。

记者陈智在做演讲 记者史伟 摄

>这个90后,脑洞大,创意多

陈智是一名90后,经常出现在新媒体产品的镜头里。她说,入职两年多来,因为脑洞大,创意多,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尝试了不同的新媒体创意产品。

军运会前,陈智团队制作的H5——“我也要当军运会火炬手”,吸引了撒贝宁、佟丽娅,以及武汉伢袁弘、王霜、余少群等一批名人参与。截至目前,已有60万网友参与线上火炬传递,长江日报主持的微博话题#我也要当军运会火炬手#已有超1000万次阅读量。

陈智说,作为一名新媒体记者,不仅要会做H5,还要会拍摄有趣又好看的vlog视频、绘制大开脑洞的漫画和长图等等。来到长江日报,年轻人有足够的空间来开脑洞,也有广阔的平台历练自己、施展才华。

记者戴旻阳在做演讲 记者史伟 摄

>沐浴在闪光的人生故事当中

戴旻阳分享了两次采访军运会“子弹哥”潘玉程的背后故事。

他告诉现场的同学们,军运会前,网上关于潘玉程的报道信息很少,军运会结束后,很多网友开始关注他,有了超过15万个百度搜索结果,其中很多都是长江日报-长江网的报道,这让他作为一名报道者,感到很骄傲。

戴旻阳告诉同学们,做记者其实就是在发掘人物故事,讲好新闻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这也是他自己这么多年一直从事媒体行业的原因。

【编辑:戴容】

(作者:李玉莹 史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