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妈妈尚爱兰携新书《作文课》做客武汉,看她如何培养出天才女儿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14日讯(记者周满珍)14日,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携新书《作文课》做客物外书店汉阳总店。该书是尚爱兰总结30年教学经验和培养蒋方舟的心得,专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的作文指导书。

当天的物外讲堂,座无虚席,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早早等候在现场。尚爱兰一上台,就请工作人员给孩子们发放“人一生要做的99件事”(有意义)的表格,如“拥有一个岛或一艘船”,“体验另一种身份”等选项,请孩子们勾选,其中第89-97题,则由孩子自己写下要做的事。在她看来,这99件事和她在现场播放的短视频,如“苍蝇的一分钟人生”“生命很短,奔跑不停”,都是启发发现的题材,写好作文的战略,“一个题材可以打开一个世界,可以来自动画片、广告,也可以来自穿越小说、魔幻小说。”

尚爱兰在物外书店举办新书分享会 记者周满珍 摄 

每种写作模式三年就会更新

尚爱兰坦言退休后,买来所有的新教材研究作文之道,是相信孩子们有写作天赋,并乐于表达,可以写出难得的佳作。但她建议家长不要瞎指导孩子的作文,买好书给他们读就好。“小孩有思想有情感有想法,认认真真读书,不愁写不好作文。关键是买好书,像汪曾祺 《人间草木》、若矜《草木有趣》,就很值得看。”

对于家长关心的如何拿到高分作文?尚爱兰认为那些所谓的高分模板不是老师创造的,而是好学生创造的,“但每种写作模式三年就更新,与其苦追模式,不如在课本之外补充阅读,水平高一点可以读散文,高中生读杂文。” 

尚爱兰因此提出了“轻度创造性”。一是把间接经验,如书、图片、视频等,变成直接经验,如“我”的所见所想;二是核心事实是真实的就行,不需要100%还原现场;三是可以模仿、借鉴、移植,当成作文灵感的来源。

不要让老师和家长成为评判标准,作文发表交流很重要

尚爱兰和读者合影 记者周满珍 摄

尽管尚爱兰在新书序言里说这本书要“去蒋方舟化”,但很多读者还是想从《作文课》探知她如何培养出天才女儿。尚爱兰在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文可以认知世界的理念一以贯之,此外,作文还可以拯救人生。”她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太宰治为例,读者只知道自杀的结局,却不知道写作可以救命,“川端康成看到花开了,就想活下去。太宰治做了一件灰色的衣服,觉得这个季节不适合穿,明年可以穿,就还可以活下去,这才有那些不朽的名作传世。”

她还认为“发表”很重要,之所以让蒋方舟9岁出版《打开天窗》,就是想让她的作品赶快纳入公众评价系统。“不要让老师和家长成为评判标准,出去参赛、获奖、发表,都是很好的途径。”她说,自己教小学生作文,也重视交流。写了五六篇之后,就刻印出来,互相评价,“语文新课程标准里,也强调作文的交流功能,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蒋方舟的“讨好型人格”是好人格

蒋方舟在不少访谈节目说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对此,尚爱兰坦言,女儿自我发展、自我认知比较早,成名也比较早。“当时韩寒领头,在普通人的认知里,他们和教育体制不相容。作为老师,我决定帮女儿找到一个共存的办法,让她在学校的体制内,过得比较顺利。”

回过头看,她认为蒋方舟和韩寒这类年少成名的作家,读的书、接受的知识,是帮助他们和主流社会无缝对接。蒋方舟曾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韩寒拍的励志电影,反响不错。讨好型人格是好人格,即我做的事情,要得到认可,看重别人对她的期待。“蒋方舟刚毕业担任《新周刊》副主编时,第一个选题就做木心专题,她觉得要满足别人的期待,非常努力。”

【编辑:戴容】

(作者:周满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