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中国流”走进中学校园,黑白子起落间感受中华智慧

通过互联网学习棋谱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 “1965年,中日围棋友谊赛在东京举行,5名中国棋手都不约而同使用了之前从没见过的同一种布局。后来,这一布局被推广开来,并被称为‘中国流’。”12月12日下午,武汉市友谊路中学的围棋校本课上,老师的讲解引人入胜。

2017年,友谊路中学成立了围棋社团,当时首批社员只有不到10人,随后,社团吸引了更多学生加入。至今年,学校编写了《围棋》校本教材,围棋课成为了该校的一门校本课,每周上课一小时。该校围棋课教师李睿介绍,围棋课的第一年,学生们会学习围棋的礼仪和一些简单的吃子技巧,第二年就会开始学布局和中盘搏杀、官子的技巧。上课时,李睿会先讲解一个知识点,然后把印好的棋局图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棋盘上摆好棋子,实战体会。有时,他还会让同学使用平板电脑,通过“人机对战”体会围棋技巧。

这节课,学生们要学的是围棋的开局,李睿首先就给大家讲了这个“中国流”的故事,同学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听完老师的讲解,身着汉服的学生们安静地拿出棋盘棋子,两两对弈练习。对弈全程,师生都无言语,手拈棋子,表情宁静,完全印证了围棋的一个别名“手谈”。

别看现在学生们下棋专心致志,一年前刚学围棋时可不是这样。李睿介绍,去年这批学生刚上围棋课时,一会儿有人讲话,一会有人水杯摔了,教室里总是闹哄哄的。李睿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静”字,告诉大家不静下心来,是下不好围棋的。“静”字在黑板上挂了大半年,李睿感到学生们进步明显,听讲、下棋都沉稳多了,才把“静”字擦掉,改成了一句话:“围棋是修行。”

教师指导同学下围棋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近两年来,学生们学习了围棋的起源、吃子手段、“死活”要点、对杀方法等,还在黑白棋子起落之间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围棋》校本教材的第一页,就印着“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

初二(3)班张晴鑫说,他感触最深的就是“不得贪胜”几个字——有时候想多吃对方几个子,反而自己会失得更多。面对同一棋局,他和同学会有不同下法,并没有哪种下法是绝对正确,这也让他感受到很多事物也如围棋一般,并没有正确答案。男生刘俊豪说,他学了两年围棋,理解到了什么叫“不动如山”,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要把棋下得很稳。“以前我只能走一步想一步,现在基本可以下一步想到后面的三五步,围棋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哲学。”

“围棋规则简单,却拥有广阔的落子空间,使围棋变化多端,复杂深奥。”李睿说,围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能启迪思维,锻炼头脑。零基础的孩子们通过两年的学习,水平大多可以到达5级与一段之间。围棋课成为中小学校的校本课,更能让孩子们学会专注与思考,陶冶性情。

同学之间互相较量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校本课程诞生记】

友谊路中学教师李睿是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7年前,李睿陪同儿子学围棋,自己也学入了迷。在他的倡导下,2017年,友谊路中学成立了围棋社团,当时首批社员只有不到10人,随后,社团吸引了更多学生加入。

今年,李睿一边研发围棋校本课程,一边编写《围棋》校本教材。在他看来,围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国粹,是古人遗留下的珍贵财富,是最具代表的传统文化符号。弈棋可熏陶情操、表达意境、修身养性、生慧增智……围棋能洗濯孩子们日益急躁的心灵,静心对弈;其博大精深、纵横交错的棋盘培养孩子们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智慧对弈;其胜败洒脱的儒士风雅能促使孩子们日常静心学习,事半功倍。

如今,围棋课已经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校本课之一,上过围棋课的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更加专注、细心。

【推荐理由】

家长说

孩子去年参加了学校的围棋社后,经常跟我们讲起围棋社团课上的趣事,学习专注度也有很大提高。每天完成作业后,她一定要缠着爸爸和她练一把棋。作为家长,我觉得学习围棋不但是一个闲暇之余的放松活动,对孩子在思维拓展和几何想象上也很有帮助,完成数学几何题都变快了许多。我们惊喜地发现,她做事心浮气躁的毛病改了很多,变得更加沉稳,考虑事情也更周全了。

——武汉市友谊路中学八(6)班杨晓雪家长

专家说

设立围棋教室,自编围棋教材,开展围棋课堂,这对于中学来说是一项大胆的尝试。初中生学习围棋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艺术修养。而围棋又是一种策略性两人对战游戏,以输赢为结果,被称为“最残酷”的艺术。想赢怕输,胜骄败馁可能是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的心态,初中生学习围棋,通过在棋盘上体验虚拟的失败痛苦,再从中努力提升,获取赢的力量,最终享受赢的快乐,是对学生们逆境商最大的提升。

——湖北省围棋协会理事陈雪晖

(记者刘嘉 通讯员祝璟璇 韩红胜 樊金莲)

【编辑:黄亚婷】

(作者:刘嘉 彭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