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话了:别的城市有的,我们都要有!|武汉一周

近段时间,武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走访各区政务服务窗口、自贸区武汉片区、知名企业总部,研究打通各式“梗阻”,推进“放管服”改革。武汉强调:这方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定要把我们想做的、企业想要的,大胆试、大胆闯”。

群众可不可以不交那么多复印件?

市领导逐个研究“小问题”

12月10日下午,江岸区后湖街道,一位女士因为办居住证等待时间过长,有些不耐烦的样子。正在此调研的市委主要领导见状,前去与她交谈,“您来多久了?办一个居住证,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办事人回复,已经等了一下午,带了厚厚一沓复印件。窗口工作人员证实,近期我市发布积分入户新政,办证居民较多。

如今在武汉,办一个居住证,需要5个材料:工作证明、户口本、身份证、物业入住证明、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如果是租房,还需提供房东身份证复印件。市领导听后指出,群众提交的材料,不少可以数字化,后台查得到,反复要求群众提供不必要的复印件,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实现“一网通办”。一周后,市委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中再提此事:要这么多证明,又分别还要复印,复印那么多放哪儿呢?能不能就通过一张身份证解决问题?放管服改革,“放”要放得彻底,“管”要落在平常,倒逼制度改革,再造流程。

江岸区政务服务中心,民警在给市民示范警务ATM机操作

通过密集调研,市委市政府发现不少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一些大学和企业负责人反映,外籍人员来汉工作,发工资、电子支付这些“日常小事”,还有诸多不便。市领导反思认为,这些说明武汉离国际化还有差距,“一定要把服务做好,让大家来了之后还想来”。

有些探索上海深圳已经在做

我们要好好揣摩、借鉴、创新

“放”要放得彻底,“管”要落在平常,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中不能粗暴搞一刀切,要探索更多制度化的经验。比如前述问题,有的具有全国普遍性,对大家可能都是难题,但敢为人先的武汉,更应该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积极寻解。

针对便利外籍人士生活就业的问题,上海的探索或许很有启示意义。

今年4月,上海浦东自贸区推出外籍来华工作人员“一网通办”。按照过去的流程,外国人办理工作许可,第一道关需要先到国家外国专家局网站上提交申请材料,进入预审程序,不符合的要被打回重新提交。预审通过后,正式受理材料,至少要跑两趟。如今在上海自贸区,体检预约、工作许可、居留许可,“一表申请”,只跑一个窗口就全部搞定。

2年前,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发布的“九条措施”条条直击痛点,比如:上海高校在读外国学生,经所在高校同意后,只要在学习类居留许可上加注“创业”二字,就可在自贸区兼职创业;上海地区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外国留学生,到自贸区就业的,可直接申办工作许可。

类似的例子还有深圳。去年9月,深圳在广东自贸区前海蛇口自贸片颁发了首个外籍人才永久居留身份证。这个证,在功能上与中国公民的二代身份证接轨,可在中国境内办理金融、教育、医疗、交通、住宿、通信、工作、税收和社会保险、财产登记、诉讼事务。

博采他山之石,武汉一贯重视,在近期调研中,市委市政府又指出,“浦东能做的,前海能做的,我们都要研究透”“别的城市有的,我们都要有;别的城市没有而我们具备条件的,要积极探索创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19日专题研学,市委主要领导再次强调,要探索形成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可复制推广的“一批项目”。

把纸上一个个目标

变成地面一个个脚印

2年前,小米集团、金山软件、顺为资本第二总部落户武汉,如今员工规模已近2000人。小米武汉总部,业务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新零售,目标是容纳1万名员工。

从动工到竣工,用时不到1年,“光谷速度”可见一斑。18日,雷军介绍情况后,市领导表示,武汉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直通车”,竭诚为小米发展做好服务。

正是一大批新锐企业扎堆,光谷发展迅猛。今年,这里包揽了湖北前两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关山大道聚集了一大批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企业,创造产值超过千亿元。光谷关山大道,成为武汉首条千亿级第三产业大道。

年终岁末,从一些数字看,武汉营商环境改革表现不俗:

再减申请材料近300份,缩短审批时限122个工作日,精简环节206个,新开办企业流程由4个压减为3个,企业开办办理时限减少至2个工作日。新增减税降费,民营企业占到近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上周发布了《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武汉排名在广州、深圳之前。《人民日报》前不久也报道了武汉的相关作为,认为这座城市的软环境硬环境今非昔比。

面对这些来自外部的肯定,武汉市深知,成绩都属过往,差距仍然不小,服务永无止境,放管服改革不会有“收官时刻”。

上周(12月16日至12月22日期间),都有哪些央媒关注武汉呢?这些央媒又报道了武汉哪些事情?长江日报记者对相关报道内容进行梳理呈现。

央媒报道关键词

桥梁博物馆

数字经济

楚商大会

(一)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在武汉开馆

18日上午,国内首家综合性桥梁博物馆在武汉开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时期的有关手稿、南京长江大桥“水下尖兵”胡宝玲所穿的潜水服等近千件珍贵藏品公开展出。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桥梁博物馆,由中铁大桥局建造、布展,分为中国古代桥梁、中国近现代桥梁、世界桥梁博览、桥梁文化展示、桥梁互动体验等8个部分。博物馆通过大量藏品的展陈和现代声光电技术,梳理我国桥梁的发展轨迹,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桥梁的建设成果。

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场景

据介绍,博物馆内还设有古今中外著名桥梁的模型,以及在港珠澳大桥上畅爽“驾驶”的VR体验,介绍著名桥梁前世今生的5D影院。

(二)《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武汉进入前三

据央广网报道,12月17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发布了《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杭州、上海、武汉、深圳、北京、郑州、广州、南京、宁波、青岛凭借出众的成绩成为前十名。其中尤其亮眼的是,武汉超越了一线城市排名第三。

在数字经济推动下,老百姓的数字获得感也在稳步提升。报告显示,在数字生活版块,武汉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杭州,数字生活便捷度全国领先。近年来,从生活缴费、电子证件、社保公积金到交通出行,越来越多的服务搬到互联网上,老百姓办事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手机几分钟完成。在出行方面,武汉的公交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早已接入支付宝。

东湖高新区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在自助办证和处理机前,有条不紊办理相关业务

(三)第四届(全球)楚商大会在汉举行

据人民网报道,12月20日,第四届(全球)楚商大会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马云、陈东升、雷军、刘永好等800名海内外嘉宾齐聚东湖畔,共话“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楚商”。大会还推介了70位优秀楚商代表,展现楚商风采。



马云在楚商大会上发言

活动现场,66名签约代表共签约项目33个,签约总金额664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工业、旅游文化、商贸业、新能源、环保科技、农业、电子商务等领域。

长江融媒出品 记者:刘功虎 郑汝可 华智超 汪伟颋 制作:张颖惠 制图:赵健 校对:刘永杰

【编辑:刘益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