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宽慰伤心居民,帮中风老人买菜做饭,“天天敲门组”敲来张张笑脸

长江日报-长江网12月23日讯 “哎呀,这冷的天,你们还来了,快进来。”日前,65岁的刘桂华带着青和居社区“天天敲门组”成员、17栋网格员骆海林到居民杜晓菊家走访。刚一敲开门,杜晓菊就拉着两人的手,喊他们进门取暖。杜晓菊的老伴上月刚过世,刘桂华与杜晓菊同龄,专门来开导抚慰她。

刘桂华是青山区青和居社会组织孵化器的党建指导员,还是“天天敲门组”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2009年10月,华中地区最大棚改回迁社区青宜居交付入住。居民来自工人村、青山镇、厂前等多个地区,人员成分较复杂,弱势群体偏多。居民们从过去“出门就是熟人,处处点头招呼”的传统亲情邻里模式,转换成“回家关门闭户,左邻右舍不认识”的现代“熟悉的陌生人”模式,加上住平房的生活习惯难以转变,社区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

“天天敲门组”志愿者刘桂华(左)与骆海林(右),到青和居居民杜晓菊家走访   记者丁越强 摄

2010年12月,在工人村街党工委指导下,青宜居社区首任党总支书记刘桂华带领七八个党员和居民骨干自发成立“天天敲门组”,上门宣传高空抛物、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陋习的危害。敲着敲着,居民们的文明习惯越来越好,社区环境越来越美。

刘桂华说,社区有一名老人叫王美华,中风后偏瘫,行动不便,她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天天敲门组”志愿者发现后,义务为她买菜、做饭、打扫房间,病了带她看病,家中的下水管坏了,帮她买回水管并换好,戴家湖公园建好后,还推她去看戴家湖的风景。“我们对她的义务服务一直延续到现在,像这样关爱空巢和独居老人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青宜居社区“天天敲门组”志愿者已有500多人。刘桂华说,她感受到的最大改变是,从曾经的敲不开门,到如今居民在社区里看见她,埋怨“今天怎么不到我家里来坐坐”。

“天天敲门组,幸福来敲门”目前已在青山区全面推广。2015年12月,青和居社区成立,同时建立起自己的“天天敲门组”队伍。现在,青和居“天天敲门组”志愿者达300多人。

如今,退休了的刘桂华依然闲不下来,她在认真阅读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后兴奋地说:“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的‘天天敲门组’做到了。”(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刘丽菲 余明)

【编辑:戴容】

(作者:覃柳玮 丁越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