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大7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并列全国高校第二

长江日报-长江网1月10日北京电 每年评审一次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三大奖”,这个奖项是中国各高校科研实力硬核比拼的舞台,竞争十分激烈。1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了2019年度“国家三大奖”。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7个项目获奖,牵头项目数创历史新高,排名并列全国高校第二。其中,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华科作为第三参与单位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获奖的7个项目中,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李亮教授团队完成的“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设施是开展物理、化学、材料等领域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极端条件实验平台,是一个不断挑战极限的强电磁系统。项目团队经过十余年的持续攻关,攻克了极限工况下磁场波形精确调控、磁体结构稳定性设计和微弱信号精准测量等世界性难题,创造了脉冲平顶磁场峰值、重频磁场频率等多项世界纪录,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设施。设施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并对外开放运行,已为国内外93家单位开展科学研究1137项。

其余6个获奖项目分别是:机械学院陈学东教授团队完成的“复杂振动的宽域近零超稳抑制技术与装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电信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江涛教授团队完成的“异构频谱超宽频动态精准聚合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材料学院周华民教授团队完成的“塑料注射成形过程形性智能调控技术及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能源学院向军教授团队完成的“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机械学院团队完成的专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电气学院团队完成的专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第三参与单位获奖的1个项目:光电信息学院唐明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超高速超长距离T比特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与工程实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向军现场接受长江日报-长江网采访 驻京记者柯立 摄

向军:我们为保卫蓝天做了一点点贡献

“20年的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国家大奖,我心中非常高兴。”在大会现场,华中科技大学向军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燃煤电站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全流程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上面有一点点成果,主要是采用烟气脱硫和脱硝的方法,控制空气中的硫、氮的排放。华中科技大学与五家企业合作,把科研成果转化到工业应用中去,在全国1千多个电站锅炉里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为合作的企业创造了很多经济效益,也为社会效益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向军介绍,他们的科技项目在湖北六个火力发电厂的电站锅炉中得到应用,也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大气污染防治作了一点小小工作。

据悉,向军团队面向国家能源和环境领域重大需求,开展近20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发明了源头控制氮氧化物(NOx)生成的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与装备,提出了末端控制NOx排放的宽温区自适应烟气脱硝技术与装备,发明了高效低成本的单塔四区双循环SO₂控制技术与装备,创建了燃煤电站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控制系统。成果应用到300余家电厂1000余台锅炉,实现了燃煤锅炉硫氮污染物超低排放。(特派记者柯立 杨佳峰 通讯员高翔 丘剑山 )

【编辑:黄亚婷】

(作者:柯立 杨佳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