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控诉 | 专栏:无限杂思

     文/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清代初年史称“康熙历狱”的时间控诉,预示了近代中国面临变革之时的激烈冲突。

    清代设钦天监,长官为监正、监副。下有漏刻科,“掌调壶漏,测中星,审纬度,祭祀、朝会,营建取吉日,辨禁忌”。漏刻科设五官挈壶正4人(满蒙各1 人,汉族2人),从八品;五官司辰8人(汉1人,汉军7人),漏刻博士8人(汉7人,汉军1人),天文生满蒙各16人、汉24人,汉军8人,食粮天文生汉56人,食粮阴阳生汉10人(负责谯楼值更)。钦天监外,皇宫中交泰殿、皇极殿各设漏刻,由钟鼓、司时司管理。顺治元年(1644年)颁行《时宪历》,任命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为监正,后来又赐封太常寺少卿、通玄教师、通政使,晋一品,封三代。

    为表示对一些中央机构的额外重视,清朝往往在主官之上又令大臣管理,钦天监则由满族王公大臣管理,表示对历法、时刻、正朔的特别重视。特别重视引出特别案件。“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累次上书控告汤若望。杨光先著《辟邪说》,他驳斥“地圆说”:说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上的人站着,侧面与下方的怎么办?难道像虫子爬在墙上那样或倒立悬挂在楼板下?天下之水从高向低流,是否见过海水浮在壁上而不淌下,“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

    顺治去世,小皇帝康熙即位,鳌拜主政,杨光先再次上疏,举《时宪历》十大罪状,包括“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只推算了200年诅咒大清短命,推算吉凶不准,使顺治帝幼子殡葬时辰、方位不吉,连累顺治帝和董鄂妃短短两年内先后驾崩等等。康熙四年(1665年)汤若望被判罪,因孝庄皇太后斡旋未处凌迟,南怀仁被流放,数学家李祖白等6名中国钦天监官员处死。

    此后,朝廷任命杨光先为钦天监监副,他上疏请辞,朝廷驳回辞请,提拔他做钦天监监正,杨光先“不得已”上任。杨光先主持下,钦天监历法谬误百出,一年有两个春分、两个秋分,闰月也算错了。朝廷决定起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治理历法,南怀仁提出要实证历法的准确性,并在次年的现场推算比赛中胜出杨光先。杨光先表示:“臣只知历理,不知历法”。康熙八年(1669年),仍用南怀仁主持钦天监。此后近两百年直至道光年间,钦天监一直由西方人主持,他们均须具结永不回国。

    中国第一部完整历书汉代的《太初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南朝祖冲之制定的《大明历》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和利用现代天文手段测得的月误差不到1秒钟,年误差仅相差52秒;唐代僧一行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详尽的历书《大衍历》。

    宋朝司天监长官称监、少监,设春、夏、中、秋、冬官正,灵台郎,保章正,挈壶正。《梦溪笔谈》记载,宋代曾另设天文院,“设漏刻、观天台、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司天监与天文院“奏状对勘,以防虚伪”。

    宋神宗赵顼时有史称“元丰改制”的机构改革,撤除司天监,设立太史局,属于秘书省。太史局下,有“天文院测验浑仪,刻漏所掌浑仪台,昼夜测验辰象;钟鼓院掌文德殿、钟鼓楼刻漏进牌之事”。

    宋代技术官员在官僚体系内地位较低,太史局建制下,太史局长官为从七品,与太常、国子博士、监察御史相当,其他官员正八局至从九品,其中挈壶正为正九品。

    宋代优遇士大夫,文臣武将都有较好俸禄,但不包括技术官员。服饰上,技术官员虽有“紫、绯、绿”三色,但基本上只能配最低一级的官服,穿绿衣、无佩鱼、着屦。升迁上,一般文职三年一迁,武官五年一迁,称为“磨勘”,宋真宗规定“今后司天监及诸色伎术虽系京朝官,并不得磨勘”,宋仁宗时规定技术官员为十年一迁,从最低一级技术官至最高一级技术官需要九十年。元丰改制以后,挈壶正没有升迁之法。

    辽代有司天监,有挈壶正、司辰、刻漏博士、典钟、典鼓等,人数不清。金代有司天台,下设有漏刻科25人,官衔不清。宋辽有太子率更令,属员人数不明。

    元代设立太史院,长官品级达到历代最高,初为正三品,至大元年(1308年)升从二品,延祐二年(1315年)升正二品。太史院下置司天监,有挈壶正1人,为八品;司辰郎2人,正九品;灯漏直长1人、教授1人,从八品;学正1人,从九品;校书郎2人,正八品。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年误差仅25.92秒,精度与现行公历相当,但早300多年。

    太史院以外,元代还有两个时间机构:一个是回回司天台,另一个是回回司天监。前者为技术部门,从五品;后者后设,为行政机构,正四品。回回司天监有漏刻科,设勾管、阴阳人。另一个是根据金代制度设立的司天台,后设行监,作为司天台的管理机构。

    明代,朱元璋未登基时设有太史监(太史院),由刘基执掌,正三品。洪武元年改司天监,并设回回司天监。洪武三年改钦天监,名号沿用至清代。洪武年间,钦天监改正五品;洪武三十一年,撤去回回钦天监。

    明代钦天监下设四科,漏刻科有五官挈壶正、五官司辰、漏刻博士等官员。漏刻科下有漏刻房,设掌房、佥书,掌管时刻。有更鼓房,管报时,“有罪内官职司之”。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有南北两套钦天监机构,北京钦天监编制历法,但不采用当地日出时刻,而采用南京的日出时刻,在古代测量和通讯条件下,这只会导致时间工作的不利。明末传入欧洲科学技术,徐光启改制历法,时间工作有所改进,但总体上不可谓好。

    清代用传教士主持钦天监编制历法,显示时间工作上的落后。若说顺治时期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开放的态度,至少在康熙以后,这种态度已不明显,用传教士主持钦天监主要是因为不如此已无法获得准确的历法。“康熙历狱”的形成,显因在杨光先的控告,实际上在于技术运用后面的文化冲突。


【编辑:叶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